得,今天跟大家伙儿聊聊我琢磨出来的一套法子,对付那些特别难搞的硬骨头,我管这叫“杰梅”心得。不是啥高深理论,纯粹是实践里被逼出来的土办法。
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我摊上一个活儿,接手一个老旧的系统,那叫一个头大。之前的文档?要么没有,要么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看得人云里雾里。我给那破玩意儿起了个“雅号”,叫“杰梅”。为啥?纯粹是反讽,那家伙跟“玉洁冰清”四个字简直是八竿子打不着,整个一浑身是刺、油盐不进的主儿。当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我也是老老实实按套路来。 我寻思着,再复杂的东西,总得有个逻辑?于是我闷头开始啃那些不知真假的资料,对着屏幕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界面,一个一个点,试图画出它的流程图,想把它的“五脏六腑”都给搞清楚。结果?越搞越糊涂,感觉自己跟掉进蜘蛛网里的苍蝇似的,越挣扎缠得越紧。好几次开会讨论,我讲得口干舌燥,底下人听得也是一头雾水。
这么折腾了小半个月,一点进展没有,项目进度眼瞅着就要拖黄了。那段时间,我真是吃也吃不睡也睡不香,头发都多掉了好些。有一天晚上加班,对着那“杰梅”发呆,突然就想通了:这么死磕下去,八成是没戏。这“杰梅”压根就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家伙,我得换个路子。
痛定思痛之后,我琢磨出了一套“野路子”:
- 第一步,就是彻底放弃死抠那些所谓的“说明”和“逻辑”。 我把那些打印出来的废纸全扔垃圾桶了,眼不见心不烦。不去想它“应该”怎么样,先接受它“实际”怎么样。
- 第二步,我就跟它“泡”上了。 每天啥也不干,就开着那系统,东点点西看看。不求甚解,就是瞎捣鼓,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对新玩具一样,这儿摸摸,那儿碰碰。有时候它莫名其妙卡死了,有时候又突然顺畅了,我就默默记下来。
- 第三步,纯粹靠“感觉”去找规律。 时间长了,我还真摸出点“杰梅”的“脾气”。比如,它在什么操作下容易“犯病”,在什么情况下又特别“听话”。这些东西,你让讲道理,我说不出来,但就是有那么一种直觉。
- 第四步,从小处着手验证这种“感觉”,不怕出错。 有了点感觉之后,我就开始尝试做一些小范围的操作和调整。有时候猜对了,它就乖乖听话;有时候猜错了,它就给我撂挑子。但错了没关系,反而加深了我对它“尿性”的理解。
你还别说,这套“杰梅”心法,虽然听着不怎么高大上,但还真管用。 慢慢地,我对那套系统的掌控力越来越强。一些以前觉得棘手得要命的问题,居然也能三下五除二给解决了。最悬的一次,是有个紧急的故障,好几个技术大拿围着分析了半天,各种高科技手段都上了,还是没找到症结。我当时就凭着跟“杰梅”练出来的那股子“邪劲儿”,瞎蒙了一个可能性,让他们去查一个平时根本没人会注意的犄角旮旯。结果?还真就是那儿的问题!当时我们头儿看我的眼神,就跟看怪物似的。估计他心里犯嘀咕:这小子平时蔫不出溜的,怎么关键时刻还能蒙对?
哪儿有什么蒙的成分,不过是被“杰梅”这种不讲理的家伙给逼出来的生存技能罢了。有时候,咱们习惯了凡事都要讲逻辑、摆证据、追求完美,但碰上一些复杂到没谱,或者干脆就是设计得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越是想把它掰扯清楚,就越是跟自己过不去。这时候,不妨学学我这套“杰梅”心得,少一点理性分析,多一点直觉感受,放空自己,跟着感觉走,说不定反而能找到出路。
我不是说以后干活都不用动脑子了,那不成傻大胆了嘛这法子,主要是对付那些特别棘手、常规方法搞不定的硬茬。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伙儿提个醒,遇到难事儿的时候,多条思路总是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