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就是这个“梅葛”。说起来,这玩意儿一开始我也就是听一耳朵,没太当回事儿。后来有点闲工夫,寻思着找点啥有意思的东西瞅瞅,就又想起它来了。
最初的接触
就喜欢琢磨点老玩意儿,有历史感的东西。有一天在翻一些地方文化的资料,无意中就瞅见了“梅葛”这两个字。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这名字挺特别的,有点诗意,又有点神秘兮兮的。我就在网上那么一搜,好家伙,跳出来一堆介绍,说是彝族的创世史诗,口头传唱的,有些地方还管它叫“根谱”。
我当时就犯嘀咕了,创世史诗?根谱?这得多古老!而且还是口头传的,那不就跟活化石似的?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
开始我的“实践”探索
我的实践,就是一趟“寻根问底”的土鳖之旅。不像人家搞学术研究那么高大上,我就是凭着一股子好奇心,瞎折腾。
我开始在网上扒拉资料。看来看去,发现这《梅葛》内容可真不少,说是分好几部分,什么“创世”,“造物”,还有讲婚丧嫁娶的。我就想,这不就是一部彝族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书嘛里面肯定藏着他们祖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
光看文字介绍不过瘾,这玩意儿关键在于“唱”。我就到处找音视频资料。你还别说,真让我找着一些片段。那调子,确实挺古朴的,一听就感觉有年代感。虽然听不懂唱的啥具体词儿,但那股子劲儿,那种原始的生命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然后我就琢磨,这“梅葛”是怎么一代代传下来的?资料上说,主要就是靠老一辈唱给小一辈听,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上。我就在想,这得是多强的文化认同感,才能让一部这么长的史诗,单凭口耳相传,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深入了解的过程
越琢磨,我就越觉得这“梅葛”不简单。它不仅仅是个故事,更是彝族人民对自己从哪儿来、世界怎么形成的一种解答。你想,远古的时候,没文字,没科学,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解释天地万物,记录自己的历史,这得多有智慧!
我还了解到,这个“梅葛”的调子本身也很有讲究,不同地区可能还有点细微差别。它不仅仅是唱,有时候还伴随着一些特定的仪式和活动。这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生活里。
我试着去理解里面的一些朴素思想,比如资料里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虽然我没法亲身去体验彝族同胞的生活,但通过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我能感觉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这不就是咱们现在常说的生态观念嘛,人家老祖宗早就想明白了。
最终的体会
虽然我这实践过程,主要就是查资料、看视频、瞎琢磨,没啥高深的技术含量。但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从一开始对“梅葛”这个名字的好奇,到后来慢慢了解它承载的文化内涵,感觉自己也跟着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文化探寻。
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看似“土”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咱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它们可能不像高楼大厦那么显眼,但却是一个族群记忆和智慧的结晶。能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感觉自己也充实了不少。
以后有机会,真想去云南楚雄那边,亲耳听听原汁原味的《梅葛》演唱,那感觉肯定更不一样。行了,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点小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