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唠唠这个科布多省。一开始我对这地方也没啥概念,就模模糊糊听说过,蒙古国那边的一个省份,挺远的。
寻思着去看看
咋就动了心思?主要是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山大,就想找个地儿彻底放空一下。刷手机的时候,偶然看到几张照片,那种特别原始、特别辽阔的草原戈壁风光,一下子就击中我了。再一查,不少照片就指向了这个科布多省。特别是提到了什么沙漠湖泊、迁徙的鸟类,还有那个蒙古族特有的呼麦,听着就挺带劲儿。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了。这地方到底有啥名堂? 我就上网扒拉资料,东拼西凑的。有的说那儿有清朝时候的遗迹,能感受到当年满洲八旗的影子;有的说科布多城在阿尔泰山底下,海拔还不低,一千二三百米;还有的说城边上不远就有个叫哈尔乌苏湖的大湖,旁边还有个啥马罕自然保护区。信息挺杂,但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准备出发,过程有点乱
定了要去,接下来就是准备。老实说,这准备过程可不像去那些热门景点那么顺溜。攻略不多,很多信息都得自己一点点核实。比如签证咋办,当地交通咋整,住宿条件咋样,心里都没啥底。我就到处问去过的朋友,或者在一些小众论坛里发帖求助。
- 交通: 这是个大头。国内过去,要么飞到乌兰巴托再转,要么就得想别的辙。我琢磨着既然是深度体验,干脆就折腾点,先到了边境,再想办法过去。
- 物资: 那边毕竟不比大城市,很多东西估计不好买。所以睡袋、常用药、高倍防晒、还有能扛饿的干粮,我都备了不少。想着万一路上不顺,或者到了地方条件艰苦,也不至于抓瞎。
- 心理准备: 我跟自己说,这趟出去不是去享受的,是去体验的。可能吃不好睡不语言也不一定通,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那段时间,天天就是查资料、买东西、办手续,忙得不亦乐乎。家里人还挺担心,说那么远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安全不?我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稍微放点心。
踏上旅途,亲身体验
终于,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出发了。具体怎么过去的细节就不细说了,反正是费了不少周折,各种交通工具换来换去的,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在路上”的感觉。
到了科布多省境内,第一感觉就是——空旷! 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和戈壁,天特别蓝,云特别低,感觉伸手就能摸到似的。空气也深吸一口,都是那种清冽的味道。跟咱们这边的城市里,那完全是两个世界。
我先去了科布多城。这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挺有生活气息的。城里转了转,确实能看到一些老建筑的影子,虽然可能没有资料里说的那么玄乎,但那种历史的沉淀感还是有的。当地人也挺淳朴,虽然语言交流有点费劲,但比划带猜的,也能明白个大概意思。
重头戏还是城外的自然风光。我特地去了那个哈尔乌苏湖。你别说,那湖真的挺漂亮的,水面开阔,周围是茫茫的戈壁和湿地。去的时候正好能看到不少水鸟,虽然我也叫不上名字,但看着它们在湖面上飞翔、嬉戏,那种感觉特别宁静。据说这儿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一站,能看到这么多鸟,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还专门找机会听了听蒙古族的呼麦。以前只在电视上听过,现场听那感觉完全不一样。那种从喉咙深处发出的声音,浑厚、悠远,充满了力量感,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据说这呼麦的起源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模仿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确实挺神奇的。
一些感悟
在科布多待了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地方虽然物质条件可能没那么发达,但它保留了很多原始、自然的东西。那种未经雕琢的美,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是在大城市里很难体会到的。
这趟实践下来,虽然过程有点折腾,但收获还是挺大的。不仅仅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体验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让自己的心境开阔了不少。有时候,人就得跳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去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走走,才能找回一些被我们遗忘的东西。
科布多省这地方,如果你喜欢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对蒙古族文化感兴趣,而且不怕吃点苦,那还是挺值得去体验一下的。它给你的,绝对不仅仅是几张照片那么简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