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波达克”,一开始我压根儿没想过会折腾这么久。这玩意儿是我淘来的一台老功放,牌子挺怪的,看着傻大黑粗,我就随口给它起了这么个名儿。想着嘛弄好了听个响,也算废物利用。
初见与决心
那天在旧货市场一眼就瞅见了它,落满了灰,孤零零地堆在一堆杂物里。老板看我要,也就半卖半送了。搬回家,插上电,一点动静都没有,意料之中。就有点犟脾气,越是这样,越想给它整明白了。于是我的“波达克”折腾记就这么开始了。
动手前的准备
第一步,清灰。我先是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外壳,家伙,里面那叫一个“精彩”,积年的老灰,还有几只不明小虫的干尸。我找来了小刷子、吹气球,一点点地把里面清理干净。这个过程就花了我小半天,腰酸背痛的,但看着它露出点本来的面目,心里头也敞亮了些。
然后就是检查。凭我那点三脚猫的电工知识,拿着万用表这里戳戳,那里量量。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明显烧毁的元件,线路有没有断的。这玩意儿年头太久了,线路图啥的根本找不到,只能靠自己摸索。好几次我都想直接扔了算了,太费劲。
艰难的修复过程
- 寻找病灶:经过一番折腾,发现有几个电容鼓包了,还有几个电阻的阻值也不对了。这应该就是主要问题所在。
- 采购零件:接下来就是买零件。老式的元件现在不好找,跑了好几家电子市场,又在网上淘换了几天,总算是凑齐了。有些实在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只能找参数相近的替代。
- 动手焊接:这是最考验我耐心的一步。我的焊接技术也就那样,手抖得不行。拆下旧零件,再把新零件焊上去,来来回回好几次,不是虚焊就是焊歪了。有一次还不小心烫了下手,疼得我龇牙咧嘴。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上。
- 反复测试:每换好一部分,我就壮着胆子通一下电试试。有时候指示灯亮了,心里就一阵激动,结果一接音箱还是没声。然后又断电,继续检查,继续换。这个过程真是磨人。
记得有一次,好不容易感觉差不多了,一通电,啪一声轻响,还冒了股小烟,吓我一跳!赶紧断电,仔细一看,是一个小电容装反了极性。真是粗心大意。又重新换了个,这才踏实。
“波达克”的新生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两周的业余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和返工。终于,在我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接上音箱,打开电源,把音源旋钮慢慢拧开的时候——音乐出来了!虽然刚开始声音有点混,但它确实响了!
那一刻,我跟你说,那感觉,比捡到钱都高兴。我赶紧又调整了一下里面的几个可调电阻,仔细听了听,声音慢慢变得清晰、温暖起来。 这“波达克”虽然老,但声音还真有那么点味道,跟我现在用的那些新功放比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一点感悟
现在这台“波达克”就放在我书房,没事儿的时候就用它听听音乐。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想起那段折腾的日子。虽然过程挺曲折,也挺累,但把一个眼看就要报废的东西救回来,那种成就感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东西不行了,或者某件事太难了,别急着放弃。多点耐心,多动动手,说不定就能有意外的惊喜。 这“波达克”不就是个例子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