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们说,今天想聊聊孙璐璐这个事儿,主要是因为我最近也一直在关注她,也算是我自己的一段小小的“追星”实践,是体育方面的。
最初的关注点
事情得从今年温网说起。平时我也就看看新闻,知道个大概赛况。那天偶然刷到一条消息,说中国金花郑钦文在温网首轮爆冷出局了。我当时就“”了一下,郑钦文实力挺强的,怎么会?就顺手点进去看了看,对手叫孙璐璐,新西兰华裔。
“华裔”,这两个字当时就吸引了我一下。因为体育圈里,特别是网球这种个人项目,能打出来的华裔面孔不算特别多。我当时就想,这姑娘啥来头?能赢郑钦文,肯定不简单。
跟踪她的比赛历程
从那天起,我就开始特意留意这个孙璐璐了。我这人就这样,一旦对某个运动员或者某件事产生兴趣,就喜欢从头到尾去了解一下。我就去网上搜了搜她的信息,发现她是从资格赛一路打上来的,这就更不一般了,说明状态是实打实的而且体力、意志力都得过硬。
接下来几轮,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去看她的比赛新闻和集锦。记得她打朱琳那场,又是一场“华裔德比”,也是打得相当胶着,两个抢七拿下来,赢了。那时候我就觉得,这姑娘心理素质可以,关键分拿得住。然后又赢了拉杜卡努,那也是个有名的选手,还是前大满贯冠军。这下子,孙璐璐算是彻底火了。
我这“实践”过程,主要就是:
- 信息搜集: 看看她的背景资料,以前的战绩啥的。
- 比赛跟踪: 关注她每一轮的对手是谁,比赛结果怎么样,尽量找一些比赛片段或者详细战报看看。
- 数据留意: 比如看到报道说她一场比赛轰出52个制胜分,就觉得“哇,这进攻火力可以!”
思考与感悟
看着她一路打进八强,挺惊喜的。毕竟是公开赛年代第一个打进温网第二周的新西兰女将,而且还是华裔。这时候,网上就开始有各种讨论了,说她有没有可能代表中国出战,像谷爱凌那样。
这事儿,我当时也琢磨了一下。我觉得,不管她代表谁,一个有华人血统的选手能在国际顶级赛场上发光发热,本身就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这说明咱们华人在各个领域都有优秀的人才。而且她这种从资格赛打上来的黑马,特别励志,给人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
我这人看比赛,除了看输赢,也喜欢看运动员身上的那种拼劲儿。孙璐璐这回温网之旅,确实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不放弃、敢打敢拼的精神。虽然输给了维基奇,没能再进一步,但她整个温网的表现,我觉得已经非常成功了。
实践的尾声
这回关注孙璐璐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完整地经历了一个运动员的“高光时刻”。从一开始的偶然注意到,到后来的主动跟踪,再到引发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整个过程,也让我对网球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这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多了一份敬佩。
孙璐璐这个名字算是被很多人记住了。我以后肯定也会继续关注她的比赛,看看这位华裔姑娘还能创造什么样的惊喜。这就是我这回关于孙璐璐的“实践”记录了,主要是心态上的跟随和了解,也挺有意思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