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手机的时候,老是看到一个名字,詹姆斯·西蒙斯。说是去世了,享年86岁。我就纳闷儿了,这人谁,咋这么多人提?以前好像模模糊糊听过,但具体干啥的,印象不深。
于是我就动手查了查,想搞明白这位老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这一查不要紧,乖乖,还真是个牛人!
我先是翻了翻他的生平。1938年在美国波士顿出生的,大学读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你瞅瞅,起点就不低。更厉害的是,人家20岁就大学毕业了,咱们20岁的时候,估计还在琢磨期末考试咋过。然后,只用了3年,23岁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学位。这速度,简直了!
博士毕业同年,他就去了哈佛当教授。你想想,23岁的哈佛教授,这是什么概念?我当时看到这儿,就觉得这哥们儿在学术圈肯定能混得风生水起。果不其然,他后来还真没闲着。26岁的时候,不知道咋想的,跑去美国国防部搞代码破解工作去了。这跨度,有点大,从纯理论直接跳到应用层面,还是保密级别挺高的那种。
干了几年,可能觉得还是学术圈有意思,30岁又回归学界了。到了37岁,就当上了纽约石溪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我看到他跟咱们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还一起发表过论文,创立了一个叫“陈-西蒙斯定理”的玩意儿。就凭这个理论,他在1976年拿了个叫“维布伦奖”的大奖,听说是几何学和拓扑学领域的顶级奖项。据说,这个理论还间接促成了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奖,这就有点太玄乎了,不过也说明这理论确实有分量。
到这儿,我以为这就是一个顶尖数学家的故事了。结果,更让我惊掉下巴的还在后头。
这位老兄,在数学界已经功成名就了,按理说该享受荣誉了?不!人家在40岁的时候,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行!从学术界跳到了投资界!我当时就在想,这跨界也太猛了点,数学和投资,虽然都有数字,但玩法能一样吗?
结果证明,牛人到哪儿都牛。他创立了一家叫“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这家公司干嘛的?搞量化交易。啥叫量化交易,我一开始也不是特明白,就去搜了搜。大概意思就是,他用自己数学家的脑子,设计出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然后让电脑根据这些模型和算法在全球的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说白了,就是用数学公式和计算机来预测市场,然后自动买卖赚钱。
你还别说,他这套东西还真管用。他的公司,成了历史上最能赚钱的投资公司之一。他本人也被大家叫做“量化之王”。我看到有数据说,他公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得吓人,比股神巴菲特都高出好多倍,简直就是个印钞机。难怪有人说他是“数学圈中最会搞钱的高手”。
我这几天了解下来,真是挺佩服的。詹姆斯·西蒙斯这一辈子,真是活得太精彩了。从一个纯粹的数学天才,到国防部的密码破译专家,再到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华丽转身,成了金融界的量化投资之父。每一个阶段都做到了顶尖,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我实践的过程很简单:
- 第一步:看到新闻,产生好奇。就是刷到他去世的消息,想知道他是谁。
- 第二步:初步搜索,了解大概。就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他的名字,看了看百科类的介绍。
- 第三步:深入挖掘,关注重点。发现他“数学家”和“投资家”两个身份都特别突出,就开始专门找这方面的资料看。
- 第四步:梳理信息,形成认知。把看到的碎片信息在脑子里串起来,大概明白了他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主要成就。
- 第五步:消化感悟,记录下来。就是现在这样,把自己了解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也算是个学习
感觉这位老先生,不仅是智商高,更重要的是敢想敢干,而且执行力超强。这种把理论知识成功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也算是我自己学习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点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