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搞点小修小补,碰上个事儿,就是那个“11英尺”。平时咱们用米厘米都习惯,冷不丁冒出个英尺,还真是有点别扭。
起因是啥?
就是院子里那个旧的遮阳棚的边梁,用好些年,有点糟,风一吹就晃悠。寻思着得换根新的,不然哪天掉下来砸到人就不好。我就拿着卷尺去量。
一开始也没多想,拉开卷尺,嚯,还挺长。量完一看,标记的是英尺,正好是11英尺。当时我就愣一下,心想这玩意儿谁设计的,干嘛不用个整数的米数?
动手搞起来
知道尺寸,下一步就是去搞材料。我就琢磨着去建材市场看看有没有现成的。到市场,跟老板一说要11英尺长的方管,老板也是一脸“你确定?”的表情。
- 先是找几家,都说他们是按米卖的,标准长度要么3米,要么6米。
- 后来找到一家老师傅开的店,他说可以帮我截。我就得算,11英尺到底是多少米。
- 掏出手机捣鼓半天,大概是3米多一点,不到3米4的样子。跟师傅一说,师傅倒是干脆,直接拿尺子比划,“行,给你截个差不多的。”
拿着这根不多不少,感觉上就是“11英尺”的管子回家,就开始我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拆旧的。爬上梯子,把原来那根锈迹斑斑的旧梁给卸下来。这玩意儿还挺沉,费我不少劲。搞得满手油污和铁锈。
第二步,对尺寸。把新买的管子举上去比划一下。你别说,师傅截得还真挺准,长度刚刚不多不少,严丝合缝。
第三步,固定。把新管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对好孔位,然后用螺丝拧紧。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既要保证结实,又不能拧得太猛把接口给弄坏。
来来回回爬几趟梯子,总算是把这根11英尺的新梁给换上去。看着稳固多,心里也踏实。
一点小想法
搞完之后,我坐在院子里歇着,看着那根新梁。就在想,这英尺、英寸的,虽然咱们不常用,但生活中冷不丁就会冒出来。像这回要不是量是11英尺,直接去买个3米或者4米的,肯定就装不上。
实践就是这样,碰到,就得去解决。管它英尺还是米,量准,找到合适的材料,动手去做,问题总能搞定。这回折腾这11英尺,也算是个小小的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