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科”这个事儿,真是头疼。我也是瞎琢磨,看孩子哪个不行就死磕哪个,买一堆练习册,天天盯着写,效果?呵呵,不提也罢。孩子越来越蔫,看见那科就跟看见仇人似的,完全是那种无感的学习,你说啥他都“嗯嗯”,但脑子根本没转。
后来我就琢磨,这样下去不行,不是把孩子往死胡同里逼嘛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最怕的就是那种填鸭式的教法,一点意思没有。有次我捣鼓一个坏的收音机,拆开来瞎看,我爸没骂我,反而跟我一起研究,跟我讲啥是电阻啥是电容,虽然他讲得也不专业,但我一下子就来劲,觉得这玩意儿真有意思。那感觉,比死记硬背强一百倍。
换个搞法试试
所以我就想,得换个搞法。不能光盯着那分数,得让孩子觉得学习这事儿本身有点意思才行。
- 先捡爱听的说: 不再是“你数学不好就得多做题”,而是先看看他对啥稍微有点兴趣,哪怕是搭积木、看动画片,从里面找点能跟“科”挂上钩的东西聊。比如看个动画片,里面有飞船,就顺嘴聊聊动力、速度,不用深,就提一嘴。
- 动手最实在: 特别是小学那会儿,光说没用。比如学个啥体积、面积,我就找几个盒子、瓶子,装水、装沙子,让他自己倒腾,亲手试试哪个大哪个小,比看书上那堆图强多。学个自然科学,周末就带他去公园、去郊外,看看真的花草虫鱼,捡点石头树叶回来,边玩边说。
- 心态比啥都重要: 孩子一做错题或者考不我尽量不发火。我知道这很难,有时候火气噌就上来,但得忍着。得多说“没事儿,再试试”、“这回比上次好点儿”、“你肯定能行”,先把他的自信心保住。他要是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那神仙也教不
- 家里氛围得对: 不能一天到晚就是“学习学习”,搞得跟集中营似的。家里得是个放松的地方,他有啥想法、有啥问题,敢跟你说。有时候他问的问题挺傻的,也别笑话他,认真跟他讨论。创造一个能让他不怕犯错的环境。
折腾过程和结果
这么折腾一段时间,过程挺累人的。不是说成绩一下子就上去,那不可能。但是,能明显感觉孩子没那么抵触。有时候还会主动问点跟学习沾边的问题,或者跟我分享他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的事儿。
他那个以前老大难的科目,虽然还是算不上顶尖,但至少不拖后腿,而且他自己也不再那么怕。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看东西的眼界宽点,不再是死盯着课本那点东西。知道生活里处处都有学问,这比多考几分强。
反正,我觉得这“科”,不能硬来。得顺着孩子的性子,多尝试不同的路子,把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自己想去搞明白,这才是长久之计。咱当家长的,主要就是搭个台、引个路,别把戏唱砸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