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打完业余联赛后,我坐替补席上刷手机刷到里弗斯的战术分析,突然就上头了。为我们队打阵地战跟无头苍蝇似的,经常进攻时间剩8秒才仓促出手。这老哥执教过三支NBA球队进总决赛,肯定有点东西!
说干就干的实操过程
周一训练直接跟队员们摊牌:"这周咱照搬里弗斯套路试试!"结果刚跑第一个挡拆配合就翻车:大前锋李哥跟控卫小王撞个满怀,球直接飞出底线。场边替补全笑趴了,小王揉着肩膀嘟囔:"教练你这抄作业抄歪了..."
- 空间感是命门:周三特训拉开空间,要求每人站位必须离篮筐4米以上。练了半小时,中锋老张喘着粗气抗议:"我站三分线外跟电线杆似的,这战术欺负胖子!"
- 挡拆必须瓷实:周四专练挡拆,发现关键在拆开时机。让小王倒数三二一才启动,李哥总偷跑半拍。罚他连续挡拆二十次,衣服能拧出水才老实。
- 强弱侧转移要疯:原先球过三个人就算配合,现在要求五秒内必须强弱侧转换。练到周五,分卫小赵突然开窍:"我靠!这传球路线跟贪吃蛇一样!"
- 快攻里藏慢打:周六打练习赛,对方快攻我们总漏人。紧急加练"假快攻真落位",让最瘦的小陈当诱饵冲刺,大部队在慢慢布防。
- 吼叫比战术重要:周日比赛三分钟,我学里弗斯扯嗓子吼"肘区!肘区!"。平时闷葫芦的替补中锋居然自动补位了——原来战术执行力靠肺活量撑着。
实战检验真香了
昨天打社区杯决赛,两分钟落后7分。暂停时直接吼出里弗斯招牌:"给我跑hammer战术!"结果小王借双掩护溜底线,老张鬼使神差出现在罚球线。当球唰地入网时,全队都蹦起来了——这战术手册没白啃!虽然最终以三分险胜有点运气成分,但五个关键点确实把球队黏合成整体了。对了,赛后聚餐李哥举着烤串感慨:"以前觉得NBA战术花里胡哨,原来精髓就是别扎堆当葫芦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