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事儿,就是关于“弗莱克”这个角色的。也不是说要搞什么学术研究,就是自己瞎琢磨,实践着去理解理解。
我的实践起点:一部电影
起因很简单,就是我又把那部讲小丑的电影翻出来看了。之前看可能就看个热闹,或者跟着大家讨论讨论剧情。但这回,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就想着,诶,我能不能试着从弗莱克这个人的角度,去捋一捋他的心路历程?就算是个小小的“实践”,看看能不能咂摸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第一步:沉浸式观察
有时候就爱钻牛角尖。于是我关了弹幕,也不看影评了,就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从头到尾又过了一遍。这回我不光看剧情发展,我还特意留意亚瑟·弗莱克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尤其是他那些不由自主的笑。我寻思,这笑声背后,到底藏着些啥玩意儿?
第二步:尝试代入与记录
看完一遍,我拿了个小本本,开始瞎写。主要就是回忆,弗莱克在经历那些操蛋事儿的时候,他可能的心理活动是比如,他努力想融入社会,想当个喜剧演员,结果?被同事算计,被偶像嘲讽,被路人欺负。我就试着想,如果我是他,我那会儿心里会是啥滋味。我这纯粹是主观臆断,但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
- 记录他的渴望:我发现他一开始真的特别渴望被认可,渴望温暖,想做个“好人”,想给妈妈带来快乐。
- 记录他的失望:每一次善意的尝试,换来的几乎都是冰冷的回应,甚至是更深的伤害。这种积累的失望,我试着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 记录他的转变节点:比如地铁里的那次爆发,还有发现自己身世真相的时候,这些节点对他来说,肯定是天翻地覆的。我就琢磨,这些事儿是怎么一点点把他推向另一个极端。
第三步:对照与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想到了网上看到的一些说法,比如有人说他是个复杂角色,是个悲剧人物。我就对照着自己的“实践记录”来看。确实,如果单从他后来的行为看,那肯定是疯狂的,破坏性的。但如果从他一路走来的经历看,又会觉得,这人真是被一步步逼到那份上的。
我甚至想到一句不知道在哪儿看到的话,大概意思是“曾经,我怀揣着赤诚之心,努力遵循道德的准则,一心想要做个纯粹的好人。每一次善意的付出,每一回默默的帮助,都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激不起一丝回响。” 我觉得这话,搁弗莱克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实践下来的一些感受
折腾这么一通下来,要说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发现,那肯定是没有。但我感觉,通过这种有点笨拙的“实践”,我对弗莱克这个角色的理解,确实比以前要深了一点点。不再是简单地把他标签化成一个“坏人”或者“疯子”。
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他内心的那种挣扎,那种从希望到绝望,再到彻底爆发的过程。这个过程挺让人唏嘘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一次小小的尝试和记录,肯定不专业,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瞎琢磨的过程。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实践”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但那个结果是怎么来的,中间经历了什么,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弗莱克这个角色,就是把这个被忽略的过程血淋淋地扒开给你看了。
行了,今天就先叨叨这么多。算是我对“弗莱克”这个主题的一次不成熟的实践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