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这个保罗和彼得的事儿。我就觉得,嗨,不都是耶稣的门徒嘛肯定一条心,一个路子走到黑。大伙儿都是这么想的,对不?
可后来我闲着没事翻了翻一些记载,特别是保罗自己写的一些东西,比如那个《加拉太书》,我发现这里面名堂还不少。我这人就爱较真,碰上这种事儿就非得搞搞明白。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我先是把能找到的关于他俩互动的段落都拎出来,放在一块儿比对着看。一开始看得我云里雾里的,感觉这俩哥们儿,那可真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保罗,那家伙,有时候感觉挺冲的,对彼得的一些做法,那是一点不客气。
比如说,在安提阿那次,彼得本来跟外邦信徒一块儿吃饭吃得好好的,结果雅各那边来人了,彼得就有点“怂”了,开始装假,不跟外邦人同桌吃饭了。保罗当场就火了,站起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就指责彼得,说他“装假”、“与福音的真理不合”。你想想那场面,得多尴尬!
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为啥?
主要矛盾点在哪?我瞅着,就是那个守不守老规矩的事儿。彼得他们那帮耶路撒冷的元老,估计还是觉得,信了耶稣,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规矩,比如割礼、饮食洁净,那还得守着。毕竟是传统嘛根深蒂固的。他们主要面对的是犹太信徒,得考虑这帮人的接受程度。
但保罗,他主要是在外面跑,跟那些非犹太人打交道。他就觉得,你跟人家说信耶稣得救,完了还非得让人家先变成犹太人那样守一大堆规矩,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嘛也把人给吓跑了。所以他就主张,信了就完事儿,别整那些没用的。核心就是因信称义,跟那些外在的规矩没太大关系。
琢磨出来的结果:
我一开始看的时候,心里还嘀咕,这保罗是不是有点太愣了,彼得好歹也是大师兄级别的人物,当众让人下不来台。但后来琢磨琢磨,又觉得,这事儿,还真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你想:
- 彼得,他守着耶路撒冷那个大本营,稳住基本盘,这很重要。他代表了一种延续性,让早期的信徒心里有个底。他得顾及那些从小就守律法的犹太信徒的感受,不能一下子把口子开太大。
- 保罗,他就是那个开拓者,负责把这个信仰往外推,推向更广阔的世界,尤其是那些外邦人。他要是不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这事儿根本干不成。他的眼光更远,看到的是信仰的普世性。
你看,他们俩虽然路子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还顶牛,但从大方向上看,都是为了把耶稣的教导传下去。一个守内,一个拓外,缺了谁都不行。他们的争论,反而让早期教会对教义的理解更加清晰和全面了,也促进了基督教从一个犹太教派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我这瞎琢磨了一通,感觉就像咱们现在干活儿似的。一个团队里,有的人负责稳扎稳打,守好阵地;有的人就得敢闯敢试,开拓新局面。各有各的用处,关键是怎么配合目标一致就行。有时候吵吵闹闹,反而是把事情往深了推,往透了想。
这就是我琢磨保罗彼得这点事儿的一点心得,瞎咧咧几句,大家随便听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