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着没事儿,就琢磨起一个叫“考比伦杯”的东西。听着挺洋气的,就想着了解了解这到底是
我就上网扒拉了一下,翻了些资料看。,原来是搞乒乓球的,世界锦标赛,专门给女子团体冠军的一个奖杯。这名字是跟一个法国人有关系,好像是以前法国乒乓球协会的主席,叫马赛耳·考比伦,他捐赠的这杯子,所以就用他名字了。
了解过程
这事儿得追溯到挺久以前了,大概是1934年那会儿,第8届世乒赛开始有的。我瞅了瞅,最早拿到这杯子的是德国队,她们还不止拿了一次。后来好多队伍都拿过,我看咱们中国队也挺厉害的,第一次拿好像是1965年,后面断断续续拿了不少次,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感觉经常看到新闻说咱们女队又捧杯了,好像都拿了二十多次了,真是厉害。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这奖杯,不是说哪个队赢了就永久归她了。它是流动的,就是你这回赢了,可以捧回去放着,等到下一届比赛快开始了,就得还给赛事组织方。然后,赢过的队伍名字或者国家名字会刻在杯子上面,一代一代传下去。
看到这儿我就纳闷了,那咱们在博物馆或者一些展览上看到的杯子是啥?后来才搞明白,那些很多是复制品。就是经过授权,重新做出来的,虽然不是最初那个原件,但也是荣誉的象征嘛原件一直在各个冠军队手里轮流转。
一点想法
这让我想起我自个儿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候特别迷收集东西,不是啥值钱玩意儿,就是糖纸。花花绿绿的,攒了老大一个铁皮盒子。那时候觉得特宝贝,每张都不一样,有些还是进口糖的,感觉特别稀罕。我还按颜色、大小分类,没事儿就拿出来数一遍,觉得自个儿可富有了。
结果有一回,院里一个比我大点的孩子来我家玩,看到我那盒子糖纸,不屑一顾地说:“嗨,这有不就是糖纸嘛吃完糖就扔了的。”当时我心里那个不服气,还跟他争辩了好久,说这都是我辛辛苦苦攒的,每一张都不一样。
现在想想,那孩子说得也没错,本身就是包装纸嘛但对我来说,那时候攒糖纸的过程,还有看着满满一盒子的满足感,那才是最重要的。就跟这考比伦杯似的,虽然冠军队只能保管一阵儿,博物馆里的可能是复制品,但它代表的那份荣誉,队员们拼搏的过程,还有刻在上面那些名字所承载的历史,这些才是真正有分量的东西。那个杯子本身是银的还是铜的,是原件还是复制品,反倒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背后代表的那些人和事儿。
了解了考比伦杯的来龙去脉,不光是知道了点乒乓球历史,也让我对荣誉、象征这些东西有了点新的想法。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