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霍奇,我确实折腾过一阵子,也不是说搞研究啥的,就是自己瞎琢磨,想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个这里就跟大家唠唠我那段经历。
一开始咋想的
起初,就是偶然听人提起,说这个“霍奇”跟啥啥大奖、啥啥猜想有关,听着就挺玄乎,挺高大上的。那会儿我刚好手头一个项目收尾,有点空闲,心里就痒痒,寻思着,咱也接触接触这种顶尖的玩意儿呗?纯粹是好奇心作祟,也没想着真能弄懂多少,就想体验一下那种感觉。
再说了,咱平时干活,都是具体的代码、逻辑、功能实现,感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突然来了个这么抽象的,号称是数学里挺深的东西,就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稍微理解一点点边角。
具体咋弄的
第一步,找资料。 这玩意儿正经的论文咱也看不懂,就先从网上搜一些科普文章,看看大概是讲啥的。搜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跟看天书似的。什么“代数簇”、“上同调群”、“复流形”,光看这些名词就够让人头大的了。
第二步,硬着头皮啃。 我找了些相对通俗点的介绍,比如一些公开课的讲义,还有一些数学爱好者写的解读。就跟看代码文档似的,一个词一个词地抠,试图理解它们想表达的意思。这个过程是真痛苦,经常看着看着就走神了,或者感觉脑子完全跟不上。
- 找了个据说是入门的讲义,打印出来,打算认真看。
- 看了两页,感觉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道在说
- 试图找一些例子,但例子本身也需要一堆前置知识,又得去查别的。
- 画了一些图,想辅助理解,结果画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
第三步,换个思路。 感觉正面硬刚不行,我就想,能不能了解下这东西的背景和意义?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重要?于是我又去搜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比如黎曼、希尔伯特这些人。这个过程相对轻松点,就像听故事,但离理解“霍奇”本身还是差得远。
那段时间,我桌子上堆着几张打印的资料,浏览器收藏夹里也存了一堆看不懂的网页。每天下班回来,或者周末,就对着这些东西发呆,偶尔感觉好像抓住点什么了,但稍微一深入,又掉进云里雾里。
搞明白了啥
折腾了大概小半个月,也没说完全搞懂“霍奇”到底是个啥精确的数学构造。这玩意儿跟咱平时捣鼓的代码、修修补补的东西完全两码事。它太抽象了,需要的那套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不是短时间能建立起来的。
但我确实有收获:
- 知道了自己的斤两: 深刻体会到了啥叫“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在这种纯理论领域,没有基础积累,想靠短期突击搞懂核心,基本没戏。
- 体验了过程: 体验了一把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去学习的感觉,虽然结果不咋地,但过程本身挺有意思的,就像去爬一座明知爬不上去的山,至少看到了沿途的风景(虽然是看不懂的风景)。
- 对数学家更佩服了: 以前觉得数学就是算算数,现在才知道,现代数学那套体系和思想,真的是人类智力的结晶,能搞懂那些的都是牛人。
你要问我“霍奇”实践得怎么样?我的实践就是:试了,然后知道了自己不行。 哈哈,有点丢人,但确实是实话。现在再看到“霍奇”这两个字,我大概知道它是个数学里的高深玩意儿,跟几何、拓扑啥的有关,这就够了。咱还是老老实实搬砖写代码,那个更实在点。
这就是我跟“霍奇”打交道的一段经历,分享给大家,图一乐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