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唠唠这个“你懂我意思”。这事儿,不是啥技术活,但真是个实践出来的体会。
起因是啥?
就是工作中,或者跟朋友聊天,老是碰到这句话。我也没太当回事儿。别人这么一说,我下意识就点头,“懂,懂”。有时候是真懂,有时候,心里是懵的,或者就懂个大概其。为啥点头?嗨,面子呗,或者觉得再问显得自己笨,或者就是单纯地想赶紧结束对话。
实践过程中的坑
就说上次,跟一个哥们儿对接个活儿。他噼里啪说一堆他的想法,中间夹杂好几次“你懂我意思?”。我,当时脑子有点乱,但听他那口气挺笃定的,我就跟着“嗯嗯嗯”过去。心里想着,差不多就那个意思,大方向没错就行。
结果?
等我按我的理解把东西弄出来一部分,给他一看,他直接就“???”。说:“兄弟,我不是那个意思,你怎么搞成这样?” 我当时就有点火大,心想你当初不说清楚,老跟我这儿“你懂我意思”,我哪儿懂?
但回头想想,我也有责任。人家问我懂没懂,我打马虎眼。他觉得他说明白,我觉得我听明白,结果俩人都没在一个频道上。这事儿就耽误功夫,还得返工,心里别提多憋屈。
我的应对和改变
那次之后,我就琢磨这事儿。老这么下去不行,净是误会和返工。我就开始调整自己的“实践”方法。
- 第一步:识别信号。 当再听到“你懂我意思”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就得亮起个小红灯。提醒自己,这地方可能有坑,或者至少是信息没完全对齐。
- 第二步:不再轻易点头。 以前是下意识点头,现在我会有意识地停一下。如果真懂,我会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你的意思是……对?” 这样确认一下,大家都放心。
- 第三步:不懂就问,或者要求更清晰的表达。 如果没听明白,或者感觉模糊,我就直接说:“不好意思,刚才那点我没太跟上,你能再具体说说吗?” 或者“你是指XXX方面,还是YYY方面?” 把问题抛回去,让他解释清楚。这不丢人,总比后面出问题强。
- 第四步:自己少用。 我也反思一下,自己有时候为省事儿,是不是也爱说这句话?现在就有意识地避免。尽量把话说透,说明白,而不是指望别人“懂我的意思”。
现在的效果
这么搞一段时间,你别说,还真挺管用。沟通顺畅多,返工的情况也少。虽然有时候多问几句,或者多解释几句,当时觉得有点啰嗦,但长远看是省事儿。
现在再听到“你懂我意思”,我心里就有数,知道该怎么接。这算是从坑里爬出来的一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