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CBA直播的时候,旁边一哥们突然问我:“杨瀚森这身高放场上到底有啥用?光站着都能拿分?”当时我就乐了,这不刚好攒了两个月看球的笔记嘛干脆现场翻手机给他比划。
一、动手扒录像的日子
第二天我就把青岛队近20场比赛录像全扒下来了。凌晨三点蹲在电脑前,专门挑杨瀚森防守的片段慢放0.5倍速,咖啡壶都烧干两回。发现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只要他站在三秒区,对手突破路线全绕着弧顶走。随手拿尺子量截图,2米18的人展开手臂,禁区直接圈出个直径四米的“禁飞区”。
- 1月12日打广东那场,沃特斯连突三次都被堵在罚球线
- 2米06的周鹏硬扛着打低位,转身时球直接被按在篮板上了
- 最离谱的是3月那场,对方小外援空中换手上篮,愣是被他从指尖蹭掉
二、球场实测记
周六约了野球场几个朋友搞模拟测试。借了学校训练馆,让1米93的大刘站篮下当桩,我们五个轮流突破。结果硬闯成功三次,改抛投倒进了七个。
等换我表弟踩凳子举瑜伽球(模拟2米18高度)站篮下,全场画风突变:抛投被拍了四个,变向突破全被卡在三秒区外,185的小王急停跳投直接砸在瑜伽球上。打完统计表一看:禁区命中率从68%暴跌到31%。
晚上撸串时大刘还嘟囔:“真邪门,明明知道是假篮板,跳投时手还是抖。”
三、菜市场偶遇的顿悟
周日帮老妈去菜场买鱼,水产摊子上演了神场景:老板娘踩着板凳去够顶层泡沫箱,踮了三次脚没够着。后面排队大爷突然出声:“让你家两米二的儿子来!”老板娘秒接话:“他敢来?昨天打篮球又扭脚!”
拎着带鱼回家路上突然想通:这身高在球场就是现成的脚手架。翻出录像重看,终于明白为什么青岛队进攻时总让他在腰位晃悠——
- 1月27日对辽宁,张镇麟空切被杨瀚森后背挡得严严实实
- 王睿泽底线反跑,拿他当墙甩开防守人两米远
- 鲍威尔最喜欢绕着他运球,防守人追上来就撞人墙
这哪是中锋?分明是移动的挡拆机器。
四、数据本上的暴击
把统计册拍给体院教练看,老头用红笔圈了几个数嗤笑:“现在小孩光知道看盖帽?”翻到篮板页敲着桌子喊:“看见没?前场篮板60%是站着摘的!别人卡位跳三回,他踮个脚就够着了!”
后来打业余联赛亲身体验:对面两米大汉根本不用跳。我们中锋拼命卡位刚跳起来,人家伸直胳膊就把球摘走了,跟从树上摘苹果似的。
最终答案
那天球馆散场时,先前提问的哥们突然捶我肩膀:“懂了懂了!高个子往那一戳,矮个子就得玩杂技!”这话糙理不糙。杨瀚森身高真正的杀伤力在于:逼着所有人改变本能反应。突破要绕远路,投篮得调弧度,挡拆得防视野盲区。就像把球场装进矮房子,所有动作都得猫着腰做。
不过上周看他打季后赛倒是想补一句:要是脚步跟不上,高个子的饭碗都端不稳。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