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看到有人在聊西蒙斯,就是那个打篮球的。看他现在打球那个别扭劲儿,特别是投篮那一下,犹豫,甚至干脆不投,传出去,就让我想起我自个儿以前的一些事儿。
那会儿我刚对摄影这玩意儿着迷,咬咬牙,攒几个月工资,买我的第一台还算凑合的单反相机。家伙事儿是置办齐,心里那个美,天天琢磨着要拍出大片。
一开始是真有热情。
每天下班,或者周末,就背着相机到处瞎转悠。
公园里拍花花草草,街上拍人来人往,啥都拍。
拍一堆,回来导到电脑里一看,总觉得差点意思。
问题出在哪?后来我琢磨明白,是我太依赖自动模式。那个什么光圈、快门、ISO,看着说明书都头大,试几次,拍出来的要么黑乎乎一片,要么亮得刺眼。我就有点怵,觉得那玩意儿太复杂,搞不懂。
那个坎儿
然后我就开始下意识地躲着它。 每次想拍点手就不自觉地拧到那个绿色的AUTO档或者P档。想着,这样省事儿,起码能拍清楚。但是拍出来的东西,就是没啥灵魂,跟手机拍的没太大区别。
心里知道,要想拍得手动模式那关必须得过。可就是怕,怕设置错,错过好瞬间;怕拍出来不好看,浪费感情;更怕别人看见我拿着单反还用自动挡,显得特别不专业,有点丢人。
这种心态就跟西蒙斯似的,他明明有身体,有技术能冲进去,或者至少能试着投一个,但他就是怕投不进,怕被骂,怕罚球线上的尴尬。我那时候就是怕手动模式下的“失败”。
后来是咋整的?也没啥特效药。就是有一次,看到一个老法师(就是那些玩摄影很久的老手)拍夕阳,人家不慌不忙地调参数,试拍,再调,拍出来的效果是真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痒痒的。
那天回家,我就下决心,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也没啥捷径,就是:
硬着头皮看教程: 把那些枯燥的原理又看一遍。
死磕练习: 不管拍成啥样,就用手动模式拍。对着一个水杯,反复调光圈快门,看效果有啥不一样。
不怕出糗: 拍废就删,拍不好就下次再来,厚着脸皮练。
过程挺磨人的,真的。拍一堆废片,有时候调半天,效果还不如自动挡。但慢慢地,好像找到点感觉。知道啥时候该开大光圈,啥时候该放慢快门。虽然现在也算不上啥高手,但至少敢去拧那个M档。
回过头来看西蒙斯这事儿,我多少有点儿理解。人家那是职业赛场,压力比我这大多。但那种心里的坎儿,那种对某个环节的恐惧和逃避,感觉是共通的。真希望他能找到迈过去的方法,不光是为球迷,更是为他自己。毕竟心里那个疙瘩解开,干啥都顺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