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维德这个人,看书那会儿是真不喜欢,感觉太狠,为目的啥都不管不顾。就那种,挡我路的都得让开,不然就碾过去的感觉。跟程心那种,老好人,总想照顾大家情绪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但我自己后来做个事儿,还真就体会到一点“维德”的必要性。不是说要学他杀人放火,那肯定不行。是说他那种只盯着最终目标,硬着头皮往前冲的劲头,有时候还真缺不。
记得有一回,我们几个朋友凑一起想搞个小项目,就一个兴趣小组的成果展示活动。一开始大家热情可高,都想做得尽善尽美,想法也多。我也是,想着要民主,啥事都商量着来,照顾每个人的想法,觉得这样才像个大家庭。
结果?一团糟。
具体咋回事?
- 意见太多,统一不:你觉得A方案他觉得B方案更有创意,吵来吵去,时间就耗没。
- 都想加东西,没人想减:每个人都想把自己负责那块儿弄得特别亮眼,结果整个活动就越来越臃肿,资源根本跟不上。
- 怕得罪人,没人拍板:遇到关键决策,都想着“再商量商量”,或者“看看别人的意思”,就是没人愿意站出来说“就这么定,其他的都砍掉”。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近,场地联系、物料准备这些基本的事儿还没影。大伙儿还在那儿为某个展示细节用什么颜色争得面红耳赤。我当时真是急得不行,感觉再这样下去,这活动铁定黄。大家一腔热情,落得个瞎忙活。
那天晚上我回去想很久,突然就想到维德。当然不是想学他搞暗杀,而是想他那种“为前进,必须牺牲”的决断力。虽然难受,但好像没别的办法。
第二天开会,我就硬气一回。没像以前那样和和气气地引导讨论,我直接摊牌。
我先是把最终目标又强调一遍:在预定日期,把活动办起来,有个基本的展示就行。其他的,锦上添花的东西,暂时都别想。
然后,我直接拍板定几个关键事项:
- 砍掉三个争议最大、实现起来最麻烦的环节。
- 明确时间和负责人,谁负责哪块儿,什么时间点必须拿出东西来,没得商量。
- 告诉大家,现在不是追求完美的时候,是先把事情做成。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行动上必须按这个来。
当时气氛挺尴尬的,有两个人明显不高兴,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否定。但我顾不上,我知道再不这样,连个“基本”的活动都办不出来。
那段时间压力是真大,感觉把人都得罪光。但确实有效,项目进度一下子就快起来。大家虽然心里可能还有点疙瘩,但总算有个明确方向,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活动总算是按时办下来,效果嘛肯定不如最初设想的那么完美,有些地方还挺简陋的。但至少是办成,没黄。结束后有人跟我说,幸亏当时我够“狠心”,不然真不知道咋收场。
我现在再看维德,感觉复杂多。他那种极端的方式肯定不对,但在某些时候,那种为大局、敢于做困难决定、敢于承担责任甚至牺牲的魄力,确实是成事儿的关键。有时候,当个“老好人”真的解决不问题,反而会把事情拖垮。该硬的时候,就得硬着头皮上,哪怕不讨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