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看到聚勒的新闻,一会儿说他厉害,身体壮得跟堵墙似的,一会儿又说他体重超标,态度有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捣鼓一个东西时候遇到的情况,真有点像。
那会儿我接手一个小项目,里面有个核心模块,别人留下来的。一开始看,这模块真牛,处理核心数据那叫一个稳,基本上没出过错,感觉特别可靠,就像聚勒站在后防线上,看着就让人放心,觉得能扛住事儿。
刚开始的印象
刚接触的时候,我就觉得捡到宝了。这模块功能强大,文档也还算有(虽然不多),跑起来处理那块特定任务,效率也还行。心里想着,这下省事了,核心部分这么稳,我只要在外围修修补补,加点新功能就行了。
- 优点: 处理核心任务稳定、准确,不容易出错。
- 感觉: 就像有个靠谱的大个子在后面顶着。
后来发现的问题
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这模块确实稳,但也确实笨重。想稍微改动一下,或者让它跟新加的功能互动一下,那叫一个费劲。牵一发动全身,改一点代码,可能其他地方就莫名其妙报错了,调试起来特别痛苦。
而且它对环境要求还挺苛刻,稍微有点变化就闹脾气。最要命的是,它的性能瓶颈也慢慢显现出来了,数据量稍微一大,或者并发请求一多,速度就明显跟不上,拖慢整个项目的节奏。这感觉就像聚勒,防守是硬朗,但万一对方打快速反击,他就有点追不上了,转身慢的问题暴露无遗。
那段时间,团队里为这模块的事儿没少开会讨论。有人说干脆换掉,长痛不如短痛;有人说还是接着用,毕竟重写风险太大,时间也不够。我们尝试了各种优化方法,给它打补丁,想绕开它的缺点,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真是头疼。
的折腾
怎么弄的?我们没彻底换掉它,主要是没那个时间和资源去重写一个同样稳定的核心。但是我们也没完全放任不管。
我们是这么干的:
- 把新功能和这个老模块尽可能隔离开,减少它们之间的直接调用和依赖。
- 针对它处理慢的问题,加了缓存,异步处理这些常见手段,尽量减轻它的压力。
- 把它负责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就让它干最核心、最不能出错的那一小块活儿。
等于说,承认了它的优点,也接受了它的缺点,然后想办法扬长避短,尽量把它放在一个它能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又不容易暴露短板的位置上。就像用聚勒,你知道他转身慢,那就尽量别让他大范围回追,多安排协防保护,利用好他的正面防守和身体对抗优势。
所以说,有时候评价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人,不能光看一方面。聚勒这种,有明显的强项,也有明显的短板,关键看你怎么用,放在什么体系里。咱们自己做东西也是一样,遇到这种“聚勒式”的模块或者工具,别急着一棒子打死,也别盲目迷信,好好分析清楚,找到最合适的用法,可能比推倒重来更实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