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心血来潮,想跟大家伙儿聊聊“不分伯仲”这事儿。平时就喜欢捣鼓点文史方面的东西,最近翻书的时候,老是看到班固和傅毅这俩人的名字,就琢磨着好好说道说道。
话说这俩人,都是东汉那会儿的文化人,还都是扶风郡老乡,你说巧不巧?更巧的是,他们年轻时候还一起在洛阳太学念过书,都是学霸级别的人物,搁那绝对是能上热搜的。
班固不是写本挺有名的书叫《汉书》嘛这家伙,直接奠定他历史学家的地位。傅毅,也不差,文笔那叫一个漂亮,据说当时的人都特喜欢他的文章。
我记得有一回,汉明帝让大家伙儿写个什么《神爵颂》,班固和傅毅都交作业,结果皇帝老儿看,俩人都夸一遍,说他们水平差不多,都是一等一的
再后来朝廷里为迁都的事儿吵个不停,班固写篇《两都赋》,觉得还是洛阳傅毅,也写文章,叫《洛都赋》、《反都赋》,反正也是支持留在洛阳。
较劲与惺惺相惜
到汉章帝那会儿,傅毅被叫去当兰台令史,这下好,俩人又成同事。傅毅写《显宗颂》十篇,在朝廷里火一把。班固心里估计有点不服气,还给弟弟班超写信吐槽,说傅毅“下笔不能自休”,意思就是说他写文章停不下来。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俩人在文学上,真的是你追我赶,谁也不让谁。
最有意思的是,到汉和帝的时候,窦宪当大官,把傅毅和班固都招到自己手下干活。傅毅当主记室,班固当中护军,俩人又成同僚。这回,他们又一起写文章,歌颂窦宪北伐的功绩,叫《北征颂》。
你说这俩人,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既是对手,又有点惺惺相惜?
最终结局
- 傅毅:好像是因为窦宪的事儿受牵连,没过多久就去世。
- 班固:比傅毅还惨,直接被关进监狱,死在里头。
你说这俩人,才华横溢,本来应该有更好的结局,结果却……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他们的人生结局不太但他们的文章和才华,那可是实打实地被后人认可。就连三国时期的曹丕都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意思就是说,傅毅和班固的水平,那是真的不相上下。
所以说,“不分伯仲”这个词,用来形容他们俩,那是再合适不过。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聊到这儿,下次咱们再聊点别的有意思的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