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的一个事儿,我给它起了个名,叫“isaiah”。这名儿听着有点玄乎,一开始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挺有感觉的,像是有那么点“启示”或者“看清楚点啥”的意思在里头。
最初的念头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发现自个儿,有时候脑子里想法挺多,乱糟糟的,跟一团麻似的。想跟人说明白点事儿,或者自己想整理个思路,老觉得抓不住重点,说出来的话也颠三倒四的。我就琢磨着,得搞个啥法子,让自己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理顺了,看得清清楚楚,表达得也明明白白。
那时候我就想,能不能整个像“isaiah”那样,有一种能洞察本质、传达核心信息的劲儿。不是说我要当什么先知,就是借这个名头,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希望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模糊的念头清晰化。
动手折腾的过程
我试着搞“每日复盘”。每天晚上睡觉前,拿个本子,把我当天干了啥、有啥想法、遇到啥问题,都给它写下来。写着写着,发现这玩意儿,有点流水账,还是乱。虽然记下来了,但下次再看,还是觉得没个头绪。
后来我又想,光写不行,得有结构。我就学着用思维导图。把一个中心思想放中间,然后往外发散,一条条地列。这招好使了一阵子,确实能把一些相关的点给串起来。比如我要琢磨一个项目方案,用思维导图就能把各个模块、各个风险点给列出来,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儿了。
但我发现,思维导图这东西,有时候太发散了,拉拉杂杂一大堆,看着是挺全面,但哪个是最关键的?哪个是“一锤定音”的那个点?还是不太突出。
我就又开始琢磨了。我想到了“isaiah”里头说的那些“异象”、“核心信息”。我就想,我能不能也给自己整个“核心提炼”的步骤。每次复盘或者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强迫自己只用一两句话,最多三句话,把最核心的东西给总结出来。这就像是硬生生从一大堆矿石里头,把那点金子给炼出来。
- 第一步:倾倒。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脑子里相关的、不相关的,一股脑全倒出来,写纸上,或者敲电脑里。
- 第二步:筛选。 看着这一堆东西,开始删,把那些不重要的、重复的、跑题的都给它划掉。
- 第三步:聚焦。 剩下的东西里头,再琢磨,哪个是最能概括全局的?哪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 第四步:锤炼。 用最精炼的语言,把这个核心点给表达出来。反复修改,直到自己觉得,就是它了,多一个字都嫌多。
这个过程,一开始特别痛苦。感觉跟便秘似的,憋半天憋不出来。有时候看着一堆材料,脑子空空,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有时候好不容易总结出来了,过一会儿再看,又觉得不对劲,没抓到点子上。
目前的一点体会
我还在坚持用这个“isaiah”的方法。不敢说有多大成就,但确实感觉比以前好多了。至少在看问题、想事情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去抓那个“核心”。跟人沟通的时候,也尽量先把自己想说的核心点给亮出来,别绕弯子。
我发现,这个“isaiah”实践,不光是帮我理清思路,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取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乱,就是因为啥都想要,啥都觉得重要。但实际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就那么一两个点。把这些点抓住了,其他的就好办了。
这玩意儿也没个尽头,是个持续精进的过程。有时候还是会犯迷糊,还是会抓不住重点。但没关系,就当是修炼了。慢慢来,总会越来越清晰的。这就是我最近折腾“isaiah”的一点实践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