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杨政这事儿。这阵子我也一直在看,算是自己跟着走一遍这个过程。
是听说他要去打CBA选秀。 我当时就挺好奇的,毕竟杨政嘛街球圈子里挺有名气的,网红一个,平时看他打球视频,花里胡哨的,挺能耍。突然说要去闯职业,还是三十来岁,我就寻思,这能行吗?街球跟职业篮球那可是两码事。
然后,选秀结果出来,四川队还真选他,次轮。 好家伙,当时网上一下子就炸锅。街球圈的人高兴,觉得这是个突破。也有不少人等着看,想知道他到底能不能真刀真枪地打上职业。
选上归选上,接下来就是硬骨头——体测。这玩意儿可不跟你开玩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当时就特别留意这块儿,因为知道职业队对体能要求高得吓人,尤其是那个折返跑,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简直要命。
体测这道坎
果然,第一次体测,没过。 这消息出来,我倒没太意外。你想,街球更多是技巧、表演,可能对抗也有,但跟CBA那种系统训练、高强度对抗下的体能储备,肯定不一样。他平时可能练球,但针对职业体测这种枯燥的、极限的科目,估计下的功夫还不够。
网上那时候说什么的都有,嘲讽的不少,说他是去作秀的,说街球手果然不行。也有替他说话的,觉得应该给点时间。杨政自己也放话,说再练练,能过。
我就接着看呗。心想,行,那就看看他这几个月能不能练出来。
的决定
结果,补测的消息传来,还是没过。 这下子,基本上就定。职业篮球的大门,至少今年,对他来说是关上。
没过多久,就看到杨政自己发动态,说不打,放弃,感谢四川队给机会。
看到这儿,我心里挺平静的。整个过程看下来,能感觉到这其中的不容易。
- 年龄确实是个因素。 31岁,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已经不算年轻,身体机能、恢复能力跟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没法比。
- 基础和训练体系差异太大。 街球强调个性和技巧,职业篮球是体系、是纪律、是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和体能储备。这个鸿沟不是几个月就能轻易填平的。
- 再有,他本身也不是纯粹的篮球运动员。 又是网红,又有自己的潮牌生意,精力肯定会分散。可能对他来说,篮球是热爱,但未必是需要拼上全部身家去搏的唯一出路。
我琢磨着,这事儿就这么过去。 杨政尝试,努力(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也算体面地结束这段CBA旅程。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挺真实的观察记录,看到从街头到职业殿堂那道坎儿有多高,也看到一个网红球手在现实面前的选择。
他后来不也去打什么发展联盟的全明星赛吗?也挺说明篮球的路不止一条。能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也挺不错的。这事儿就算是我自己跟进观察的一个实践记录,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看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