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抽屉里翻腾的时候,突然看见两年前买的Kindle还在吃灰,寻思着总得给它安排点活儿,结果琢磨着琢磨着就拐到了电子笔记上。以前试过不少花里胡哨的笔记软件,要么功能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要么藏得贼深要用还得翻说明书,整得脑壳疼,干脆在手机备忘录里记记完事儿。
瞎折腾碰壁记
那天心血来潮又想把笔记规整规整,翻了一圈还是把目光落在了“欧内”(OneNote)上。以前装过一次,点开一看满屏幕的空白本子,跟个巨型白板似的,脑子也跟它一样瞬间空白了,搞不清该从哪儿下手,气得直接卸载。这回实在没招了,硬着头皮又装回来,心里嘀咕着:再给你小子一次机会!
真用起来才发现,它跟你想象中可能不太一样。刚上手那会儿,我习惯性地想找个主界面管理按钮,结果愣是没找着!后来才悟出来,这玩意儿的管理逻辑简单粗暴:就是建笔记本,里头塞分区,分区再塞页。什么?分区下面还要再搞子分区?不存在的!这结构一开始觉得有点楞,像条直愣愣的死胡同,但习惯之后发现反而省事儿,就像往抽屉里丢东西,只要大方向没错,往里塞就完了。
一个意外让我悟了
真正让我服气的是一张说明书。家里路由器坏了,翻箱倒柜找出纸质说明书,正打算拍照存手机里,突然灵光一闪:“试试往‘欧内’里塞?” 打开手机上的App(对,手机也能用),直接咔嚓一拍。重点来了!这图它自动帮你塞进去了,根本不用你纠结该归到哪个“图片收藏夹”去!最让我拍大腿的是,过两天查路由器密码,手机电脑都能直接打开这页看,图片上的文字还特么能复制!这种“拍完就忘,需要直接找”的舒坦劲儿,把我彻底拿捏住了。
标签功能藏得太深?
后来东西越记越多,新问题又冒头了:找不到!比如记得去年存过买智能锁的发票照片,但死活想不起塞哪个犄角旮旯了。急得抓耳挠腮时,才猛然想起以前瞥见过“标签”功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顶上一堆菜单图标里戳开了“查找标签”。嚯!这下可算挖到宝了!以前随手打过勾、画过星星符号的那些页面,居然全聚一块儿了!跟查字典似的,关键词一输,嗖嗖嗖就跳出来。那一刻我才算真理解到:这标签功能才是核心大招!平时随手做个标记,堆成山也不怕,关键时刻“一网捞起来”。
说点实在的:
- 别指望它当什么“知识体系管理神器”,它就是个大号抽屉柜,擅长收纳实物信息——发票、说明书、截图、拍的黑板,塞进去就能原样找到。
- 什么目录树、多维关系、图谱视图,通通别想。它认的就是分区+页,笨是笨了点,但脑子不用绕弯子。
- 标签!标签!标签! 用好它,你这堆“杂物”才能瞬间变废为宝。核心就这一个,记住这招基本就算通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