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想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这个“贝特曼”。
我是在网上瞎逛的时候,老是能瞅见这名儿。我还寻思,这是哪位新冒出来的网红,还是啥新鲜词儿?好奇心一上来,我就动手搜了搜。结果你猜怎么着?叫“贝特曼”的人或者事儿还真不少!有的是演员,叫海宁·贝特曼;有的是工程师,搞航空安全的,叫查尔斯·贝特曼;还有个叫帕特里克·贝特曼的,是个电影角色,就是那个挺有名的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的男主角。
我为啥琢磨起这个帕特里克·贝特曼?
说起来也简单。最近,感觉周围不少人活得那叫一个“用力”,朋友圈里天天都是精致生活、完美人设。我就突然想到了电影里那个帕特里克·贝特曼,他那生活,表面上看,简直是精致到了极点,但实际上?我就想,这种极致的背后,到底藏着些啥玩意儿。
我得先声明,我可不是要去学他干那些电影里的坏事儿,那指定不行,咱是守法公民。我就是对他那种近乎强迫症的日常生活方式有点好奇,想稍微“体验”或者说“琢磨”一下,看看是啥感觉。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婶儿的:
我就试着给自己也搞了点“贝特曼式”的规矩,当然是挑了些能学的部分:
- 早起流程化:试着学他那样,早上起来把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从洗漱到穿衣,都想弄得一丝不苟。
- 关注细节:他不是对名片什么的特讲究嘛我就开始留意自己平时忽略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办公桌的整洁度,回邮件的措辞之类的。
- 规律健身(尝试):电影里他身材管理特严格,我也给自己安排了健身计划,想看看能不能坚持下来。
你们猜结果咋样?
没几天,我就撂挑子了!
实话实说,太累了,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每天光是琢磨这些表面的东西,怎么才能显得“完美”,就耗费了老鼻子精力。整个人都绷得紧紧的,一点儿松快劲儿都没有。那健身计划,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就纳闷了,那个帕特里克·贝特曼,他这么活着,不难受吗?
琢磨出来的“贝特曼”背后
后来我就慢慢琢磨过味儿来了。这个帕特里克·贝特曼,他那些所谓的“精致”,根本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更像是一种表演,一种武装。他内心空虚得不行,焦虑得要命,只能靠这些外在的、可以被量化、被比较的东西来填补,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或者说,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混乱和不安。
你想,他对自己的外表、衣着、品味那么执着,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不就是因为他找不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东西来定义自己吗?他害怕失控,所以拼命想控制一切能控制的,哪怕只是自己的肌肉线条或者名片的印刷工艺。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现象。咱们身边是不是也有些“贝特曼”的影子?有些人,朋友圈里展示的都是光鲜亮丽,出入高档场所,用着最新款的电子产品,说着最时髦的词儿。但实际上?可能背地里为了维持这种“人设”,压力大得喘不过气,甚至负债累累。大家都在一种莫名的焦虑里,拼命想要证明自己过得很好,生怕被别人比下去。
我的体会和分享
我这一通“实践”和琢磨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人,还是活得真实一点、自在一点好。那些虚头巴脑的表面文章,搞得太投入,真容易把自己给绕进去,忘了自己到底想要
咱普通人,没必要学那种极致的“贝特曼式”生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儿,哪怕不那么“高大上”,能让自己心里踏实、快乐,那就比啥都强。别总想着活给别人看,也别太在意那些外在的标签和评价。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享受那些真实的、朴素的快乐,这才是正经事儿。
行了,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也不知道我说这些,大伙儿有没有点同感。瞎琢磨的东西,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儿,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