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尔这事儿,我得好好说道说道
一提到“马特尔”,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历史书上那个厉害的“锤子查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图尔战役打赢了,阻止了阿拉伯人进一步向西欧扩张。确实,这哥们儿在历史上那是相当有分量。
不过今天我想聊的“马特尔”,跟我自个儿的一段实践经历有点关系。那会儿,我还在一家初创公司折腾,公司不大,也就百十来号人。老板雄心勃勃,天天给我们画大饼,说要做行业里的颠覆者。有段时间,公司内部管理有点乱,部门墙严重,信息不流通,效率特别低。老板急了,说要搞个大动作,来个彻底的改革,要像“锤子”一样,砸碎这些旧的条条框框。
于是乎,老板一拍脑袋,给这个内部改革项目起了个代号,就叫“马特尔计划”。你瞅瞅,多有气势! 当时我还寻思,这名字不错,听着就带劲,感觉能干成大事。
我们的“马特尔计划”具体是咋搞的?
- 第一步,梳理流程。我们几个核心部门的骨干被抽调出来,成立了个临时小组。天天开会,把公司从头到尾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全给扒拉出来,一条条过,看哪些不合理,哪些能优化。那段时间,会议室的白板就没干净过,写了擦,擦了写。
- 第二步,权力重新分配。老板的意思是,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集中管理。很多之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权力,比如一部分采购权、人事审批权,都开始往上收,或者往新成立的几个跨部门协调小组集中。当时感觉就像历史上的马特尔加强王权似的。
- 第三步,引入新工具。为了配合改革,我们还引入了一套新的协同办公系统和项目管理软件。刚开始用的时候,大家都不习惯,怨声载道的,觉得还没以前纸质审批来得快。我当时负责推广这个新系统,天天在各个部门之间跑,手把手教,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这“马特尔计划”轰轰烈烈搞了小半年。效果有没有?有,肯定是有的。 比如,跨部门沟通确实比以前顺畅了点,一些扯皮的事儿也少了。老板在周会上也表扬了几次,说初见成效。
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下面一些部门的积极性反而下降了。啥事都得等上面批,流程看似规范了,但有时候效率反而更慢了。而且那个新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对我们这种小公司来说,有点杀鸡用牛刀,维护成本也不低。就像一把大锤子,虽然能砸碎东西,但有时候也容易把好东西一起给砸坏了。
后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公司业务方向也做了调整,这个“马特尔计划”也就慢慢不了了之了。有些改革成果保留了下来,有些又回到了老样子。回过头来看,这段经历给我的体会就是,任何改革,都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和响亮的口号。 历史上的马特尔成功,有他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个人能力。我们想在公司里搞“马特尔”,也得看公司的具体情况,看团队的执行力,看配套的资源能不能跟上。
现在再听到“马特尔”,我除了想到那个历史人物,还会想起我们公司那段轰轰烈烈又有点虎头蛇尾的改革。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不假。 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一下,光看书本或者听别人说,理解总归是肤浅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