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一提“日本小松”这四个字,脑子里估摸着都是“皮实”、“耐用”、“开不坏”这些词儿?我原先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小松的工程机械,那就是质量的代名词,买回来基本就不用操啥心了,只管用就行。
可后来我算是明白了,东西是好东西,这不假,但真要碰上点麻烦,那可真不是一句“质量好”就能解决的。尤其是那些用了有些年头的老家伙,那学问可就深了去了。
那回捣鼓我三叔那台老掉牙的小松挖掘机
我跟你说,这事儿得从我三叔那台老小松挖掘机说起。那家伙,岁数比我都大,正儿八经的“老将”了。平时看着慢吞吞的,但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我三叔就靠它接点零活养家糊口。结果有一次,也不知道咋回事,那挖掘机的一个关键的操作手柄突然就失灵了,动弹不得。这可把我三叔急坏了,脸都白了,这机器一趴窝,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
我那时候年轻气盛,寻思着,不就是个日本小松嘛名气这么大,找个配件还不容易?拍着胸脯跟我三叔说:“叔,别急,我来想办法!”
结果?哼,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我先是上网查,各种型号的配件眼花缭乱,新的贵的吓人,旧的又不放心。好不容易找到几个看着像的,一问卖家,要么说太老了早不产了,要么就是爱答不理的。那几天,我电话打了不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跑了好几家市里的配件店,人家一看我那机器的型号照片,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这玩意儿得去博物馆找找看。
那感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三叔天天唉声叹气,我都快放弃了,心想这老家伙怕是真的要报废了。你说这日本小松,造出来的时候是牛,可这售后,或者说这种老机器的零件供应,真是一言难尽。也不是说人家不负责,就是这机器太老了,估计厂家自己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型号了。
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一个修车老师傅看我愁眉苦脸的,就给我指了条路。他说,城郊有个老师傅,以前专修这些进口老机械,手里可能有点存货,或者有门路。
我赶紧按着地址找过去,那地方偏僻得不行,一个挺破旧的院子,堆满了各种叫不上名的旧零件,跟个废品站似的。找到那位老师傅,他头发都白了,听我说了情况,又看了看我拍的照片,慢悠悠地说:“,这个型号,有点印象。”
你猜怎么着?他在一个角落的架子底下翻了半天,真就给我翻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操作手柄!虽然看着有点旧,但老师傅说功能绝对没问题,还顺带给我找了几个可能也快到寿命的小垫圈、小卡簧啥的,说是“顺手的事儿”。价钱也不贵,比我在网上看到的那些不靠谱的便宜多了。
老师傅一边擦拭那个手柄,一边跟我念叨:“现在这些新机器,是漂亮,是先进,可坏了也麻烦,到处是电路板,咱这些老手艺都快没用了。还是这些老家伙,结构简单,有毛病修修还能用,就是配件不好找喽。”
换上手柄,又把老师傅给的其他小零件也检查替换了一下,三叔那台老小松居然真的就活过来了!我三叔当时那个高兴劲儿,甭提了,抓着我的手说不出话来。
从那以后,我对“日本小松”这四个字有了新的认识。东西确实是好东西,设计得也确实耐用。但再耐用的机器,也怕岁月磨损,也怕找不到合适的“药”。有时候,让这些老功臣继续发光发热的,不单单是品牌本身,更是那些不起眼的、懂行的老师傅,和那些在角落里默默等待被发现的老零件。这可能就是一种“传承”,虽然听起来有点土,但我觉得就是这么个理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