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件事儿,就叫“桑德罗”,不是人名,也不是啥高深玩意儿,算是我自个儿的一个小实践记录。
一切的开端:名字的困惑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前段时间,我媳妇儿老在我耳边念叨“桑德罗”这仨字。平时对时尚圈那点事儿不太感冒,一听这名儿,第一反应是:“桑德罗?是不是那个画画的?文艺复兴那个,叫啥波提切利来着?”我寻思着,媳妇儿啥时候对艺术史这么有研究了。
结果媳妇儿白了我一眼,说:“想啥!我说的是衣服牌子!” 我这才“”了一声,原来是个服装品牌。后来我又在网上瞎搜,发现好家伙,叫“桑德罗”的还真不少,除了那个大画家,还有个法国服装品牌,甚至好像还有个啥车也沾边。当时我就有点蒙,心想这名字咋这么大众。
我的实践目标:搞明白这“桑德罗”到底是啥
既然媳妇儿提到了,我就寻思着,我得去了解了解这个她嘴里的“桑德罗”——那个服装品牌。主要目的有几个:
- 第一,看看这牌子到底啥风格,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那样,什么法式优雅、简约啥的。
- 第二,摸摸料子,看看做工,毕竟价格在那儿摆着,是不是物有所值。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看看有没有适合我媳妇儿的,或者说,它到底适合啥样的人穿。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了我这个小小的“桑德罗”实践之旅。
实践过程:从线上到线下
第一步:线上“云逛街”
我先是在它们官网上泡了半天。打开网页,界面设计得还行,挺干净的,模特图也拍得挺有感觉。衣服款式嘛确实能看出来有点所谓的“法式风情”,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颜色也偏素雅,或者说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颜色。有些小设计,比如小翻领、褶皱、或者是特定的一些剪裁,看起来是有点东西。
但是,光看图不行,这模特穿着好看,不代表普通人穿着也好看。而且价格,啧啧,确实不便宜,一件小衬衫、小裙子啥的,动不动就大几千。我心里就犯嘀咕了,这到底是牌子值钱,还是料子、设计真值这个价?
第二步:实体店探访
光看不摸假把式。周末我就拉着媳妇儿去了市中心一家有Sandro专柜的商场。一进店里,装修风格跟官网差不多,简约,灯光打得也挺讲究。导购也挺热情,但不过分。
我开始上手摸那些衣服。面料,有些款式的面料确实不错,比如一些羊毛的、真丝的,手感挺舒服。但也有一些,感觉就是比较普通的化纤或者棉,跟我平时买的几百块的衣服料子摸起来差别不是特别惊天动地。人家可能在纺织工艺上有讲究,这个咱外行看不出来。
做工方面,我仔细瞅了瞅线头、缝合处这些细节。大部分还行,比较规整,没啥明显的瑕疵。但也谈不上是顶级奢侈品那种无可挑剔的工艺,毕竟定位是轻奢嘛可以理解。
款式设计,媳妇儿试了几件。有的上身效果确实比挂着好看,能修饰点身材,显得人利索。比如有件小黑裙,剪裁就比较显腰身。但也有的,感觉就那样,穿不出模特那种味道。我发现它家很多衣服,对身材还是有点要求的,不是那种随便谁穿都好看的“万金油”款。
媳妇儿的反馈也很直接,她说有些设计确实挺戳她的,简单大方,带点小巧思。但有些看着好看,穿上就觉得有点挑人,或者不太符合她的日常穿着习惯。而且她也觉得,有些款式的性价比,确实需要好好掂量掂量。
我的实践总结与感悟
经过这一番线上线下的折腾,我对这个“桑德罗”服装品牌算是有了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1,它确实有它自己的风格,那种简约里带点设计感的法式调调,喜欢这种风格的人应该会挺中意。不是那种追求极致潮流的,更偏向经典和实穿,但又比基础款多了点看头。
2,关于品质和价格。我觉得,它有它贵的道理,比如一些好的面料和相对精良的设计、剪裁。但要说每一件都完全值那个价,可能也未必。这里面肯定有品牌溢价的成分。就像我们买很多东西一样,一部分是为实物买单,一部分是为品牌、为设计、为那种“感觉”买单。
再者,关于适合人群。我个人感觉,Sandro的衣服可能更适合那些对穿搭有一定自己想法,喜欢简约优雅风格,并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年轻都市女性。它不是那种追求极致性价比的选择,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我最大的感悟是:买衣服这事儿,真不能光听别人说,或者光看图片。一定要亲自去试,去感受。每个人的身材、气质、喜好都不同,一件衣服在别人身上是仙女,在你身上可能就是路人。而且对于这种有一定价格门槛的品牌,更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欢的是它的设计、面料,还是仅仅是那个牌子。
我媳妇儿还是挑了一件她觉得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小衫,打完折价格也还能接受。她说,偶尔买一件能穿很久、自己又真心喜欢的,也值了。
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这回对“桑德罗”的小小实践,也算让我对这些所谓的“轻奢”品牌有了更实际的理解。说白了,消费这事儿,量力而行,自己喜欢最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