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我又来分享我的实践记录了。这阵子,我琢磨一个事儿,就叫“李英俊”,不是说真有这么个人叫李英俊,或者说,我遇到的这个人,他身上的某种特质,让我给他起了这么个代号,或者说,这更像是我这回实践的一个核心感悟。
起因是这样的
最近手头上有个活儿,挺棘手的。怎么说,就是那种感觉使不上劲,到处碰壁,进度慢得像蜗牛爬。干我们这行的,有时候就是这样,遇到瓶颈期,心里那个烦躁,甭提了。我就寻思,这不行,得找个突破口。
我就想起来之前接触过的一个人,一个老师傅,姓啥叫啥不重要,但他身上那股劲儿,特别像我从一些资料里看到的“李英俊”们——那种不声不响,但特别能啃硬骨头的人。我记得资料里提到一个叫李英俊的师傅,初中学历,硬是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儿,把进口设备给搞明白了,还拿了专利。还有的说,车床上的0.01毫米,就是人生的分水岭。这话糙理不糙,一下子就点醒我了。
我的实践过程
我的实践就开始了。我没想着一下子就能“逆袭”,我就学着那种“李英俊”精神,先从最基础的细节入手。
- 第一步,我先把手头这个棘手的活儿,给它拆解了。
以前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现在不了,我把它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小到不能再小的那种。就像人家说的,不管多复杂的机器,不也是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的嘛
- 第二步,就是死磕。
对,你没听错,就是死磕。我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必须完成一个小目标,哪怕再小,也得完成。遇到不懂的,我就不耻下问,找资料,问同事,甚至有时候自己瞎琢磨,画图,做笔记。那几天,我桌子上堆满了草稿纸,跟打仗似的。
- 第三步,是心态上的调整。
以前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急躁,想着“这可咋整”。现在我学着稳下来,告诉自己,这都不是事儿,德国工程师留下的神秘参数都能被李英俊搞定,我这点小困难算我就想着那0.01毫米,沉下心来,一点点磨。不追求速度,只追求精度和理解透彻。
的效果
你猜怎么着?
就这么搞了差不多一个星期,还真让我给琢磨出点门道来了!之前一直卡住的地方,突然就通了。虽然整个活儿还没彻底搞完,但最难的那部分,已经被我啃下来了。那一刻,心里那个舒坦,比吃了蜜还甜!
这回实践,我管它叫“李英俊”,就是想说,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聪明才智,也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缺的就是那么一股子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死磕到底的劲儿。就像那些朴实的劳动者,他们可能没有光鲜的履历,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创造价值,这种精神,到啥时候都不过时。
这回分享的“李英俊”,就是我从那些榜样身上学到的一种工作方法和生活态度。希望对大家也有点启发。行了,今天就叨叨这么多,下次有啥新实践再来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