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甘茨”这个名字。一开始我对这名字也没啥特别感觉,模模糊糊地,好像听过,又好像没听过。演员嘛那么多,哪能个个都记住。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偶然的发现与搁置
我这人平时没事儿就喜欢扒拉老电影看。有那么一天,也不记得是哪天了,可能是个周末的下午,阳光不赖,我就寻思着找部有点深度的片子瞅瞅。翻着翻着,就看到一部叫《帝国的毁灭》的电影。主演名单里,赫然写着布鲁诺·甘茨。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名字有点熟,但演的是希特勒!这种题材我一般有点怵,太沉重,怕看完心里堵得慌。当时就给搁置了,想着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第二步:好奇心的驱使与准备
就这么搁置了一段时间,期间也看了些别的片子。但不知道为“甘茨”这个名字和《帝国的毁灭》这部电影,就像在我心里扎了根小刺儿似的,时不时就冒出来一下。尤其是后来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些片段,就是甘茨演的希特勒在地下掩体里发飙那段,被好多人拿来恶搞。虽然是恶搞,但你透过那些恶搞的字幕,还是能感觉到那股子绝望和歇斯底里。我就寻思,这演员得是多大功力,能把这么个角色演得这么……有张力?好奇心彻底被勾起来了。于是我决定,得正儿八经看看这部电影,看看这位甘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步:正式观影与沉浸
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晚上,泡了杯茶,把灯光调暗了点,郑重其事地打开了《帝国的毁灭》。电影我就被那种压抑的氛围给抓住了。然后,甘茨饰演的希特勒出场了。一开始我还有点出戏,因为之前看的恶搞片段先入为主了。但看着看着,就完全被他带进去了。
他演的那个希特勒,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只会咆哮的疯子。你能从他的眼神、他颤抖的手、他偶尔流露出的疲惫和神经质里,感觉到这是一个在末日边缘挣扎的人。特别是他跟身边人说话的时候,那种权威感,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还有那种间歇性的暴怒,甘茨拿捏得太准了。
- 我记得有个场景,是他给秘书口述遗嘱,那种平静下面压抑着的巨大绝望,甘茨通过细微的表情和语调变化,全给展现出来了。
- 还有就是那段经典的“元首的愤怒”,在电影院里看原版,没有那些搞笑字幕的干扰,你只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迫感和人物的彻底崩溃。那股劲儿,真不是一般演员能演出来的。
第四步:观后感与记录
看完之后,我坐在那儿,半天没缓过神来。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这电影拍得真另一方面就是对甘茨这位演员的敬佩。他把一个这么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演得有血有肉,让你能理解这个人物在那个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但同时又不会去同情他,这个分寸感太难了。
我当时就想,一个好演员,真的是能把角色演活的。甘茨做到了。他不是在模仿,他是在塑造。他让你相信,在那个时刻,他就是那个人。这种体验,对我来说,就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实践”。 我通过观看他的表演,对“表演”这件事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回关于“甘茨”的实践记录,就是记录了我从一开始的犹豫、到好奇、再到真正去观看、被深深震撼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题材或者某些 preconceived notions(先入为主的想法)错过一些好东西。但鼓起勇气去尝试一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布鲁诺·甘茨这位演员,通过《帝国的毁灭》,确实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以后看到他的其他作品,我肯定也会找来看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