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这“魔鞋”的事儿。这事儿挺玄乎的,也不是说它真能飞天遁地,但对我来说,那效果,啧啧,跟魔法也差不离了。
寻觅与初遇
起因特简单,就是脚受罪。你们懂的,人到了一定岁数,或者说,被生活盘得差不多了,就特别惜命,尤其是脚。以前年轻火力壮,啥鞋都敢往脚上套,奇形怪状的,硬邦邦的,纯粹为了好看。结果?脚后跟磨破是家常便饭,脚趾头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那滋味,谁穿谁知道。
我之前也是个冤大头,跟风买了不少所谓的“潮鞋”,贵的要死,排队抢的,什么限量款、联名款,家里堆了一堆。结果?穿一次,磨一次脚。再穿,再磨。后来索性就供起来了,看着都糟心。你说这叫什么事儿?钱花了,罪受了,鞋还穿不了。
后来有一次,真是偶然。我在一个特不起眼的小店瞎转悠,那种感觉十年没装修过的老铺子,老板也是个蔫不出声的老头。店里鞋子摆得乱七八糟,啥牌子都有,大部分看着都土里土气的。我本来就是进去躲个雨,顺便歇歇脚,压根没打算买东西。
“魔鞋”的朴素登场
就在我准备走的时候,眼睛瞟到角落里一双鞋。那鞋,怎么说,长得那叫一个“朴实无华”。 就最基本的那种款式,颜色也大众,扔鞋堆里你都懒得多看一眼的那种。价格也便宜得不像话,我当时心想,这玩意儿能穿吗?
老板看我瞅那鞋,就慢悠悠地说:“试试呗,这鞋,舒服。”
我当时心里还犯嘀咕,舒服?这年头舒服的鞋能长这样?现在不都讲究什么气垫、飞线、人体工学,恨不得把高科技全糊鞋上。这鞋,光秃秃的,啥也没有。
架不住老板一个劲儿劝,加上确实也没啥事干,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脱了脚上那双又贵又夹脚的“战靴”,把那双“土鳖鞋”套脚上了。
你猜怎么着?
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脚被解放了!真不是吹,就是那种,你的脚趾头能在里面自由活动,脚底板软乎乎的,但又有支撑,不塌。整个脚就像陷进一团温和的云彩里,但是走路又特跟脚,不晃荡。
我站起来走了几步,简直了!那种久违的舒适感,让我想哭。真的,一点不夸张。这些年为了追那点可笑的“时尚”,我这双脚受了多少委屈!
实践与感受
我当场就买了两双,一双穿着,一双备用。老板也没多说就收了钱,找了零。我当时心里还在想,这老板是不是深藏不露的高手,这鞋是不是有什么“独家秘方”?
后来我穿着这“魔鞋”,是越穿越得劲。
- 它耐操。 别看它便宜,质量还真不赖。我穿着它上下班挤地铁,周末出去瞎溜达,爬个小山,啥事没有。不像那些娇贵的鞋,沾点水都心疼半天。
- 它百搭。 因为款式简单,颜色也低调,配啥裤子都行,牛仔裤、休闲裤,甚至我有时候偷懒穿运动裤,也不觉得突兀。
- 最关键的,还是舒服。 走一天路下来,脚不疼,不累。以前我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鞋,感觉脚都不是自己的了。现在穿着这“魔鞋”,有时候回家忘了换,穿着干家务都没感觉。
你问我这鞋有啥高科技?有啥特别的设计理念?我说不上来。它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头,也没有什么明星代言。它就是一双简简单单的鞋。但是,它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我为啥知道这些?因为我以前就是个“鞋控”晚期患者。家里鞋柜塞得满满当当,什么AJ、椰子,各种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牌子,哪个不是正品正代?有些还得找人配货,搞得跟什么稀世珍宝似的。结果?大部分时间都在落灰。每次出门选鞋,看着一堆“宝贝”,心里想的却是:“今天穿哪个能少受点罪?” 现在想想,真是本末倒置,活受罪。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参加一个重要的户外活动,我特意海淘了一双据说功能性超强的进口登山鞋,花了我小半个月工资。结果?活动当天,走了不到两小时,脚底板就磨出个大水泡,疼得我龇牙咧嘴,后面的活动基本就是一瘸一拐熬过去的,别提多狼狈了。当时我就在想,这鞋几千块,就这?还不如我几十块的解放鞋!
所谓“魔力”
这“魔鞋”的“魔力”在哪儿?
我觉得,它的“魔力”就在于它的“返璞归真”。 它不去追求那些虚头巴脑的噱头,就是实实在在地解决“穿鞋”这个最基本的需求——舒适、耐用。现在很多东西都太浮躁了,恨不得把所有概念都往上堆,结果,最根本的东西反而给忘了。
我也听说过什么“魔鞋专利”,什么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小邬”之类的故事。可能人家那是真有技术含量,能变出花儿来。但我这双“魔鞋”,它没啥专利,可能就是某个老鞋厂的库存货,或者某个小作坊的良心产品。它的“魔力”,更多的是一种“合适”。
就像有些商家搞什么购买须知,穿什么AJ才能买,限购一双,搞得神神秘秘。我这“魔鞋”,随便买,没人管你穿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这不挺好吗?
我那些“宝贝”鞋,大部分都被我打包收起来了,眼不见心不烦。日常就穿着我的“魔鞋”,踏实,自在。偶尔看到别人还在为了一双难抢的鞋挤破头,或者穿着不合脚的鞋强颜欢笑,我心里就偷偷乐。哥们儿,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伺候的,这个道理,我算是让这双“魔鞋”给点透了。
这“魔鞋”的实践记录,就是我找回双脚舒适感的过程。没啥惊天动地,就是实实在在的舒服。这就够了,不是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