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真是倒了血霉
就上周三,厨房推拉门不知道咋搞的,轨道贼紧。我哐当一声使劲一拉,门框下面那块铁皮,比刀还快,“嘶”一下就把我左手无名指削掉一小块皮,血立马飚出来了。
照我以前的德行,肯定找个创可贴呼上就不管了。但这回不一样,我怕耽误画画(手指动起来有点别扭),就想让它快点我犯的第一个蠢就是:拿医用纱布裹得跟粽子似的,还死紧!
等等,它跟我耗上了
包了两天,心想该结痂了?拆开一看,好家伙!伤口湿漉漉的,边上还发白,一点要结痂的意思都没有。一碰就疼,感觉肿得更厉害了。当时我就慌了,这玩意儿咋跟上次摔破膝盖不一样?那次几天就结硬壳了!
我开始上网瞎查,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就得晾着,有人说必须包紧。头都给我看大了。找了个三甲医院医生的科普视频,讲的“湿性愈合”概念,“湿性愈合”这词听着挺唬人,但人家解释得挺简单:伤口流的水水(组织液)是好东西,老捂着反而泡烂了,最好的就是给它透透气,保持一点点湿润。
我的“土法上马”实验开始
第一步:彻底拆包晾伤口!我小心翼翼地把纱布剪开(粘肉上了,疼得我龇牙咧嘴),露出伤口。它看起来有点惨,红红的,表面渗着点水,就是不干。我对着它轻轻吹气,干了点。
第二步:抹药换手法。把家里那罐红霉素软膏丢了(医生说这玩意儿油得慌,适合蚊子包,不适合这种新伤),跑去楼下药店。柜员大姐推荐了一种透明果冻似的药膏(后来知道是水凝胶敷料),涂上去凉飕飕的。关键是这回我不包了!就薄薄涂一层,让它就那么晾着。洗手?那就小心点,碰了水立马轻轻沾干。
- 伤口绝对不碰硬壳!结痂前,坚决不用手抠,睡觉都注意不压着。
- 家务戴手套!洗碗洗菜,戴上那种防水的薄胶手套,避免水和油刺激。
- 不瞎补!没听网上说的吃啥特别补品,就正常饭菜,多塞了几片青菜叶子,想着补充点VC总没错。
变化是真看得见
第一天晚上:明显没那么红了,也没那么肿了。
第二天:伤口表面那层开始从“水水”的变成有点“糊糊”的感觉,但不像以前结硬壳。
第三天一早:起床一看,神了!伤口小了一圈!边缘开始有粉粉的新肉往里长的迹象。以前结硬壳那会儿,底下肉长啥样根本看不见。
彻底服气了
到今天也就第五天,伤口已经基本平整了,新长的肉是粉嫩粉嫩的,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被削掉过一块。摸上去也不咋疼了。回想最开始那几天裹得严实的时候,真是白遭罪!以后就算再疼,我也打死不包那么严实了。就保持干净、透气、一点点润着,比啥金疮药都管用!真的,伤口这玩意儿,越捂越坏事! 现在知道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