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帖子看见一堆人在那争论魏欣怡和张雨琦谁更有观众缘,吵得热火朝天。我心说这有啥好吵的,干脆自己动手比一比得了。
第一步:瞎搜集资料
我随手就把浏览器开了十几个标签页,微博、豆瓣、知乎来回切,噼里啪一顿搜。魏欣怡的访谈看了五六段,电影片段快进着扫完,粉丝夸她的贴子翻了二三十条。那边张雨琦的资料也得看,连她早年选秀视频都扒拉出来了,还有一堆八卦营销号的文章,看得我眼都花了。为了不偏心,我还硬着头皮翻了翻杨幂和赵丽颖的作品年表,想着当个背景板。
第二步:抄起家伙开整
资料堆成山,脑瓜子嗡嗡的。我琢磨着得整点实在的。打开那个万年不用的Excel,咔咔列了几行:演技爆发力、观众好感度、话题持久度、商业价值,还有啥来着...对,独特人设,反正按印象瞎写的指标。表格一排开,我就开始往里填,看见啥往哪扔,跟收破烂似的。
- 魏欣怡那边:文青电影刷屏,粉丝嗷嗷叫“有深度”,但带货直播评论区一半问“这谁?”;
- 张雨琦这边:热搜包年用户,综艺里吼一嗓子弹幕就炸,骂她夸她的都能吵几百楼;
填完一瞅,更懵了。这玩意儿光看表格毛用没有!我又打开画画软件,画了俩大圈代表她俩,中间重叠部分就指甲盖那么大。画完自己都乐了,这不扯淡吗?
第三步:卡在坑里了
本想美滋滋搞个“全网独家优势对比”,结果越弄越不对劲。比商业价值,魏欣怡的代言全是小众设计师牌子,数字根本查不到;比观众缘,张雨琦的骂声跟喝彩声一样大,这怎么打分?更邪门的是,刚想分析下魏欣怡的“文艺女神”人设,转头就刷到她去年在喜剧片里扮丑的表情包全网飞,人设稀碎!我那破图表彻底成了废纸。
折腾到半夜,烟灰缸都堆满了。突然想起来最开始想看杨幂的数据当参考,结果资料翻了半天,发现连杨幂早年的剧我都没看过几部,纯属瞎凑数。合着绕了一大圈,自己才是最大的草台班子!
结果就是毛都没比出来
盯着电脑屏发呆。什么独家优势分析?全是表面功夫!魏欣怡的“深度”跟张雨琦的“热搜体质”压根不是一个赛道,硬要比就跟拿螺丝刀开红酒似的。还想着模仿营销号搞个“一网打尽”,结果自己先被网住了。那些精心画的破图、填的表格,全成了自我感动的行为艺术。
关电脑前瞥见垃圾桶里揉成团的对比草稿,心累。下次谁再喊“XX和XX谁更强”,我直接回:“比啥比,不如吃烧烤!” 纯粹给自己找罪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