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电视上看到霍奇森老爷子又出来执教,特别是什么队快不行了,请他去救火,我就特别有感触。真的,不是瞎说,因为我自个儿前阵子也算是小小“实践”了一把类似的感觉,虽然我搞的不是足球。
那段焦头烂额的日子
那时候我负责一个小组,接了个挺急的项目。怎么说,一开始大家心气都挺高,各种新点子、新方法都想上。结果?搞了俩月,进度没啥进展,反而越来越乱,跟一团乱麻似的。负责人天天催,眼瞅着项目就要黄摊了,我那段时间真是吃也吃不睡也睡不香,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组里几个小年轻,也有点泄气,但还是觉得问题不在思路上,可能是执行细节。天天开会讨论,这个方案不行换那个,跟无头苍蝇似的。我寻思着,这么下去肯定完蛋。
硬着头皮“学霍奇森”
我当时也是被逼到墙角了,突然就想到了看球时那些老教练,像霍奇森这种,接手烂摊子,他能怎么干?他肯定不会跟你玩什么花里胡哨的战术,肯定是先稳住阵脚,扎好篱笆,少丢球,对?
我就琢磨,咱这项目也一样,别想着一步登天搞个“惊艳”的,先活下来再说。于是我开了个会,直接拍板:
- 砍掉所有不确定、风险高的功能点,就保最核心的那几个。
- 流程全部简化,以前搞什么敏捷、迭代,现在统统先停一停,就按最原始的瀑布模式来,一步一个脚印。
- 每天就抓那几个关键指标,死死盯住,谁负责哪块,出了问题直接找谁。
我跟他们说,咱现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先把这口气喘匀了,项目别死在我手里。
过程中的磕磕绊绊
你猜怎么着?一开始那叫一个鸡飞狗跳。小年轻们意见大了去了:
- “这不又回到石器时代了吗?太土了!”
- “这么搞哪还有什么创新?完全是磨洋工!”
- “天天就盯着这点东西,不把人给憋死?”
那段时间,办公室气氛都挺压抑的。我也知道大家不舒服,但我当时就一个念头:必须稳住,不能再乱了。我就天天盯着,一遍遍强调纪律,强调基础。我自己也觉得挺没劲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是死磕。
的结果和一点感悟
大概又熬了一个多月,你还真别说,项目虽然做得不咋地,没啥亮点,但它愣是没崩盘,按时交了差,虽然只是个“勉强及格”。但对当时的情况来说,能“活下来”就算烧高香了。
从那以后,我再看霍奇森带队,心里就多了份理解。人家都七十多岁了,还在英超这种地方干,压力山大。他那套东西,可能在追求冠军的豪门看来确实过时了,但对于那些在降级区挣扎的队伍,能带来一套清晰的思路,强调防守,强调纪律,强调执行力,往往就能捞到保命分。球员可能觉得踢得不爽,没啥新东西,但俱乐部能活下去。
所以说,有些老法子、老经验,在特定时候,还真就是救命稻草。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瓜迪奥拉或者克洛普,有时候,一个霍奇森,就能让你先不掉下去。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虽然我这实践小打小闹,但也算是体会到了点东西。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我知道该怎么“苟住”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