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空,就来聊聊我前阵子折腾那个“康西卡奥”的破事儿。也不是啥大事,就是自个儿瞎鼓捣的一点记录,分享出来给大伙儿看个乐呵,顺便也给自己提个醒。
起因:咋就盯上这“康西卡奥”了?
事情是这样的,就爱瞎琢磨。前段时间,老觉得手头有些零零碎碎的活儿,特别费工夫。比如说,整理一些乱七八糟的笔记,有时候还得回一些格式差不多的邮件,总之就是些重复又没啥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我就寻思着,这年头不都流行啥智能化、自动化的嘛能不能找个啥工具帮我分担分担?
就在这时候,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这个“康西卡奥”。当时吹得天花乱坠的,说是什么“人性化设计”、“操作简单直观”、“小白也能轻松上手”。我这一听,心想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嘛必须得试试!
实践过程: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效果二百五
说干就干,我立马就开始研究这“康西卡奥”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好家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有的说它是个什么平台,设计得特有的又扯到什么视频源,德国葡萄牙的都出来了;还有人神神秘秘地说跟那个啥“G代替GPT”的聊天机器人有关。给我整得一愣一愣的,这“康西卡奥”到底是何方神圣?
琢磨了半天,我决定还是从那个听起来最“高科技”的AI助手方向入手。毕竟咱也是想解放生产力不是?费了好大劲,总算搞到了一个据说是“康西卡奥”核心体验的入口。当时那个激动,心想这回可算是找到救星了。
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那个所谓的“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团迷宫。各种按钮、选项,看得我眼花缭乱,压根不知道哪个是干啥的。说明书?不存在的。教程?就几句模棱两可的话,跟没说一样。我当时就纳闷了,这玩意儿真的是给“小白”用的?怕不是对“小白”这个词有啥误解。
我耐着性子,一点点摸索。记得有个提示说,聊天的时候得把某些词换成特定的字母,比如“gpt”得用“g”代替。行,入乡随俗,我也就照做了。然后开始尝试让它帮我干点活儿。比如,我丢给它一段乱七八糟的会议记录,想让它帮我提炼个要点。
- 第一次,它回了我一堆不着边际的废话,驴唇不对马嘴。
- 第二次,它直接卡住了,半天没反应,我还以为电脑死机了。
- 第三次,它倒是给了点东西,但那玩意儿,怎么说,还不如我自己花十分钟整理。
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天,基本上每天都是:满怀希望地打开 -> 一头雾水地操作 -> 哭笑不得地看结果 -> 垂头丧气地关闭。
这感觉,就跟我之前装一个进口摄像头似的。当时也是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高清夜视、智能追踪。结果买回来,光是研究那个支架怎么拧,BNC头怎么接,就花了我大半天。说明书全是洋文,图还画得贼抽象。好不容易装上了,效果也就那样,跟我邻居家一百块买的国产货没啥大区别。这“康西卡奥”给我的感觉,有过之而无不及。
的“成果”与反思
那么,折腾了这么久,我用“康西卡奥”实现了啥?
没实现啥正经东西。 可能是我太笨,也可能是这玩意儿确实不咋地。我算是勉强让它能帮我回复一些最最简单的、固定格式的邮件,而且还得我提前把模板设置得死死的,稍微有点变化它就歇菜。效率嘛也就那样,跟我自己手动操作比,省不了几分钟,有时候出错了还得花更多时间去修改。
这回实践“康西卡奥”的经历,给我的教训就是:
第一,别太迷信那些宣传语,什么“小白上手”、“简单直观”,听听就别当真。真那么神,还要咱这些干活的人干嘛
第二,很多新东西,可能就是个半成品,或者说,用起来的门槛比它宣传的要高得多。咱们普通用户,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当“小白鼠”慢慢试错。
第三,有时候,最原始的方法反而是最靠谱的。与其指望这些花里胡哨的工具一步到位,不如老老实实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或者干脆就动手做。效率说不定还更高些。
行了,今天就啰嗦这么多。这“康西卡奥”算是给我上了一课。以后再遇到这种听起来特牛的新鲜玩意儿,我可得多个心眼,别再傻乎乎地一头扎进去了。实践出真知嘛虽然这回的“真知”有点苦涩,但也算是个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