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人盯人”,大伙儿可能想到的是球场上那种,一个防一个,贴得死死的。不过我今天想说的这个“人盯人”,是我自个儿在工作里琢磨出来的一套土办法,你还别说,有时候还挺管用。
起因:一团乱麻的项目
那还是好几年前了,我当时刚接手一个小项目,团队几个人,任务倒是不复杂,但就是进度老拖,三天两头出岔子。一开始我也纳闷,大家看着都挺忙活的,怎么这活儿就是推不动?开会,都说自己尽力了,问题出在哪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怕这种稀里糊涂的状态,心里没底。
我的实践:开始“盯人”
没办法,我就下定决心,得亲自下场去“盯”一下。我这个“盯”不是说怀疑谁偷懒,主要是想搞清楚这活儿到底是怎么在大家手里转的,问题究竟卡在哪个环节了。
具体我是这么干的:
- 第一步,梳理流程。我先把整个项目的流程,从头到尾,每个节点都画了个草图。谁负责哪一块,输入是输出是都标出来。这一步不算盯人,算是预备工作。
- 第二步,重点“关照”。然后,我就找了几个我觉得进度最慢,或者问题最多的环节。比如A同事负责的部分,我就特意多过去几趟,看看他具体在干遇到啥困难了。不是那种站在旁边监工,就是过去聊聊天,问问“老王,这块儿咋样了?顺不顺利?” 顺便观察一下他的工作习惯,是不是工具不好用,还是说有啥信息他不知道。
- 第三步,记录细节。我偷偷(也不是真偷偷,就是不那么大张旗鼓)拿个小本本,或者在电脑上记。比如,我发现B同事经常因为等C同事的一个数据,一等就是半天,但他俩平时交流好像不多。我就记下来:B等C,耗时约XX小时,原因:沟通不畅。
- 第四步,串联信息。这么盯了几天,我收集了不少零零碎碎的信息。然后我就把这些信息串起来,对着我之前画的流程图一看,问题一下子就清晰不少!有些是流程设计不合理,有些是职责不明确,有些就是纯粹的沟通问题。
发现与解决
这么一“盯”,还真盯出不少名堂。比如,我发现有个环节,需要两个同事配合,但他们俩的工作时间老是错开,导致很多时候都在互相等待,效率极低。还有一个同事,特别负责,啥事都想自己搞定,结果很多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他自己硬扛,反而耽误了时间。
针对这些“盯”出来的问题,我就没直接去批评谁,而是把现象摆出来,跟团队一起讨论。我说:“我观察到,咱们这块儿,小张经常需要等小李的数据,小李,又觉得给早了怕不准,要不再确认确认。咱们能不能固定一个时间点,或者用个共享文档,让信息同步快一点?”
大伙儿一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也不是谁的错,就是配合上有点小疙瘩。这么一聊,很多小问题当场就有了解决办法。
成果与感悟
后来经过这么一番“人盯人”式的摸排和调整,你猜怎么着?项目进度明显就快起来了,出错的概率也小多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也顺畅了不少,因为大家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劲儿也能往一处使了。
我这“人盯人”,核心就是深入到一线,去观察,去记录,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工作表象下的真实问题。它不是不信任,也不是搞啥办公室政治,就是一种笨办法,一种把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的土办法。有时候,解决复杂问题,还真就得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去“盯”,才能找到症结所在。
这法子也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搞得大家紧张兮兮的。我的体会是,真诚沟通,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这样大家才更容易接受。今天就分享到这儿,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