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我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不是说去分析它多牛多经典,而是结合我自个儿最近捣鼓一件事儿的经历,说说这歌给我的那股劲儿。
起初的念头与迷茫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最近琢磨着想把自己家里那些零零散散的旧照片、老视频啥的都给它归拢归拢,做个电子版的家庭影集。一来是怕那些老物件时间长了会坏,二来,也是想着以后家里人想看的时候,在电视上或者电脑上一点就能看,多方便。
一开始我头都大了。 照片有的是胶卷扫出来的,有的是早期数码相机拍的,格式五花八门,分辨率也参差不齐。视频,还有那种老式DV带转录的,画质嘛也就那样。关键是量还特别大,堆在那儿跟小山似的。
那几天,我对着一堆硬盘跟光盘,真有点儿“路在何方”的感觉。用啥软件整理?按啥顺序?怎么才能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能让它们看起来不那么乱七八糟?满脑子都是问号。
摸索的过程与碰壁
我就开始动手了。第一步,是把所有东西先汇总到一块儿。 我翻箱倒柜,把所有能找到的存储设备都给它接上电脑,一个一个文件夹地看,一个一个文件地检查。这过程,简直了,枯燥得很,眼睛都快看花了。
然后就是筛选和初步分类。哪些是重复的,哪些是损坏的,哪些是特别有纪念意义的。我试着用系统自带的图片管理软件,也下了几个网上推荐的小工具。有的,功能太简单,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有的,又太复杂,学起来费劲。
那会儿,真是“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偶尔整理出一张特别清晰的老照片,或者一段充满回忆的视频,心里就美滋滋的。但更多时候,是面对一堆损坏的文件或者重复的内容,感觉特别挫败。有时候一个软件捣鼓半天,结果发现效果不或者干脆卡死了,那心情,甭提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为了把几段不同格式的短视频合到一块儿,我试了三四个不同的视频编辑软件。有的导出来画质损失严重,有的水印去不掉,还有的干脆不支持我要的格式。那一晚上就耗在这上面了,也没搞利索,当时真想把电脑给砸了。
柳暗花明与坚持的意义
就在我快要放弃,想着“要不算了,就这么着”的时候,那天晚上,电视里正好放了个老电视剧的片段,背景音乐就是《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这旋律一出来,我突然就有点儿感触。
我想,人家取经那么难,千山万水,妖魔鬼怪的,不也一步一步走下来了?我这点儿事儿,跟人家比起来算啥呀?不就是多花点时间,多费点心思嘛
于是我又硬着头皮继续干。我开始转变思路,不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把大目标拆分成小任务。比如,今天就专门整理照片,明天再专门弄视频。照片也先按年份分,再按事件分。视频,就先统一转成MP4格式,再慢慢剪辑。
- 我先是花了两天时间,把所有照片按年份建了文件夹,粗略地过了一遍,删掉明显模糊和重复的。
- 然后,我又找了个相对顺手的免费视频编辑软件,虽然功能不算顶强,但够用,关键是稳定。我把那些DV带转录的视频,一段一段地导入,调整一下色彩和亮度,去掉一些抖动得不像样的片段。
- 对于那些特别珍贵但有破损的照片,我还专门上网查了些修复的教程,用图像处理软件一点一点地修。虽然慢,但看到修复后的效果,特有成就感。
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啃,遇到问题就上网查,或者问问身边懂行的朋友。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要琢磨好几天,但解决了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棒。
最终的成果与感悟
大概花了大半个月的业余时间,我总算是把我家的这些“数字遗产”给拾掇得差不多了。虽然不敢说完美,但至少条理清晰,查找方便,而且看着也舒心多了。
我把整理好的照片和视频放在一个专门的移动硬盘里,还在云端做了备份。周末的时候,全家人围在电视前,看看过去的老照片,回顾以前的趣事,那种感觉,特别温馨。
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确实挺折腾人的。但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里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路,确实是人走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难,可能只是因为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者还没下定决心坚持下去。
以后再遇到啥难事儿,或者觉得迷茫的时候,我可能都会想起这段整理家庭影集的经历,再哼哼那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肯迈开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能找到自己的路。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也希望我的这点儿小经历,能给大伙儿带来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