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人物——马苏德。也不是说特意去研究啥高深的历史,就是偶然间接触到这个名字,然后就顺着摸索了一下,感觉挺有意思,所以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分享我这个“学习”过程。
我对阿富汗那块儿的印象,除了新闻里常说的那些,挺模糊的。马苏德这个名字,也是在看一些杂七杂八的国际新闻背景介绍时偶尔瞟到的。当时没太在意,就觉得,,又一个军阀头头?后来有一次,具体忘了是看啥了,又提到了“潘杰希尔雄狮”这么个外号,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狮子?在潘杰希尔?这得多猛?
于是我就开始动手查了查。第一步,就是简单搜搜这个“马苏德”是何方神圣。资料一出来,嚯,还真不简单。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出生在阿富汗潘杰希尔省,他老爹还是个陆军上校,也算是军人世家了。他年轻时候在喀布尔大学念工程,结果没多久,就卷入了政治活动,反对当时的政府,后来还被迫流亡到了巴基斯坦。
然后,我就看到了他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苏联入侵阿富汗。那时候他重返家乡潘杰希尔,拉起了一支游击队,开始跟苏军对着干。我看到资料说,他刚开始队伍才三十来号人,到1982年就发展到了三千多人。你想想,这是个什么概念?潘杰希尔那地方,山高谷深,易守难攻。马苏德就利用这个地形优势,带着他的人跟苏军周旋。苏军那是啥装备,飞机大炮坦克的,愣是拿他没办法,还吃了好几次大亏。有资料说,苏军好几次大规模围剿都失败了,损失惨重,所以潘杰希尔山谷都被苏军叫做“血泪谷”。因为这个,马苏德就打出了威名,得到了那个响当当的外号——“潘杰希尔雄狮”。我看到这儿,就觉得,这家伙确实有两下子。
接下来,苏军撤了之后,阿富汗国内也没消停。他参与推翻了当时的亲苏政权,还在新政府里当上了国防部长。这算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高光时刻了。但我发现,好景不长。
很快,塔利班就冒出来了。马苏德又开始跟塔利班干上了。他领导的部队被赶出了喀布尔,就退守到阿富汗北部山区,组建了所谓的“北方联盟”,继续跟塔利班死磕。你想想,这哥们儿一生,不是在打苏联人,就是在打自己人,真是战斗不息。
最让我唏嘘的,是他的结局。就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的前两天,也就是9月9号,他接受两个装扮成记者的“基地”组织成员采访。那俩人把炸弹藏在摄像机里,采访过程中引爆了。马苏德当场就被炸成重伤,虽然抢救了几天,但还是没能挺过去。我看到这里就想,历史有时候真是充满了巧合和讽刺。他一辈子都在抵抗,结果却在这么一个节点,以这种方式落幕。
后来塔利班倒台后,他被追授为“阿富汗民族英雄”。
整个了解下来,我感觉马苏德这个人确实挺复杂的。他是个军事奇才,这点毋庸置疑,不然“潘杰希尔雄狮”的名号也叫不响。他也是个民族主义者,为了自己民族和家乡的独立自主,一直在战斗。但他身处的那个环境,那种常年战乱的局面,也让他不得不做出很多强硬的选择。
我这就算是把我对马苏德这个人物从了解到形成初步印象的过程给捋了一遍。从一个模糊的名字,到一个外号,再到他具体的生平事迹,一步步下来,感觉像是拼凑起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拼图。虽然只是些皮毛,但对我来说,也算是对那段历史和那个地区多了一份具象的认识。分享给大家,就当是个小小的实践记录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