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唠唠我平时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个搞法,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里查”。听着是不是有点怪?就是往里头查查自己的意思。
为啥要搞这个?主要是总觉得干活不得劲,很多事儿做完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感觉就像隔靴搔痒,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模模糊糊说不清楚。有时候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有时候又觉得是自己没弄对,特拧巴。
我的“里查”是怎么开始的
真正让我下决心搞“里查”,是有一次栽了个大跟头。那会儿负责一个小项目,觉得挺简单,就按老路子走。结果中间有个环节,我自以为是地抄了个近道,想着能省点事儿。谁知道就因为这个,后面连着出问题,搞得一团糟,差点没法收场。那时候是真有点后怕了,光凭感觉和经验有时候真靠不住,必须得往深处挖挖,搞明白到底错在哪儿了。
具体我是怎么“里查”的
这“里查”说起来复杂,做起来挺土的,没啥高科技。我一般是这么弄的:
- 找个清静时候: 这事儿不能急,得找个没人打扰的时间,比如下班后,或者周末,脑子比较放松的时候。
- 把事儿倒出来: 把最近碰到的麻烦事,或者心里过不去的坎,不管大小,都写下来。用笔写纸上,或者敲电脑里都行,想到啥写别怕乱。
- 使劲问自己: 对着这些写下来的东西,开始刨根问底。就跟审犯人似的问自己,不过态度要好点,哈哈。主要问这几个:
- 当时具体是咋回事?(把过程细节再捋一遍)
- 为啥会发生这事?(找原因,别光赖别人)
- 我当时咋想的?(动机是有没有侥幸心理)
- 哪个环节能做得更(找改进点)
- 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我该咋办?(形成预案)
- 记下来: 问完了,有啥想法、有啥哪怕是骂自己几句,都简单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里查”过程中的感受
这个过程有时候挺难受的。尤其是面对自己犯的错、自己的傻念头时,挺没面子的。有时候查着查着就烦了,觉得“过去就过去了,想那么多干嘛”,或者觉得“这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嘛”。
但经验告诉我,你要是不抠这些细节,那些小问题就会一直在那儿,积少成多,早晚变成大麻烦。就像屋里有个角落脏了,你不去扫,它就一直在那儿碍眼,说不定哪天就滋生蚊虫了。
“里查”之后的效果
坚持搞了几次“里查”之后,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脑子清爽多了。以前那种模模糊糊、不得劲的感觉少了很多。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心里大概就有谱了,知道坑在哪儿,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
这“里查”不光是查问题,有时候也能查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或者一些被忽略的小成绩。这样一来,自信心也能找补回来一点,不至于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说起来,能养成这个习惯,还得“归功于”我刚工作那会儿待过的一个小破公司。那地方简直了,管理乱得跟啥似的,做啥事基本没流程,出了问题就开始互相甩锅。我那时候就是个愣头青,天天埋头干活,错了都不知道咋错的。
记得有一次,弄丢了一个客户的联系方式,也不算啥大事儿,结果查到几个人都说不是自己弄的,领导看我最新来的,就直接把锅扣我头上了。我当时那个委屈,明明我接手前就可能丢了,但说不清,没人记录,也没人管过程,就是谁倒霉谁扛。从那以后,我就长了个心眼,自己经手的事儿,不管大小,心里都得过一遍,留个底。这“里查”,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逼出来的自我保护。
这“里查”,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个土办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对我挺管用的。就是不断地往回看,往深处想,搞明白自己,也搞明白事儿,笨是笨了点,但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