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艾尔(Ales)啤酒,我这实践过程还真得从头唠唠。以前,喝啤酒图的就是个凉快,咕咚咕咚下去,感觉都一个味儿,也没太琢磨过有啥不一样。
后来有次跟朋友吃饭,他就拿着一瓶标着“Ale”的酒,跟我说:“尝尝这个,劲儿不一样。” 我当时就好奇了,啤酒不都差不多嘛还能有啥大区别? 这就算是个引子,我就开始留意这档子事儿了。
第一步,就是搞明白这“艾尔”到底是 我也没去看那些复杂的酿造书,就自己瞎琢磨加上网随便划拉了几下,大概知道了跟咱们平时喝的大绿棒子(那种叫拉格 Lager 的)用的酵母和发酵温度不一样。艾尔是用啥“上层酵母”,温度还高点,说是这样能出更多水果或者香料的味儿,口感也更“满”一点。听着挺玄乎,不自己试试还是白搭。
然后我就开始“实践”了,说白了就是买、喝、记。
- 去了几趟选择多点的超市或者小酒铺,专门找那些标签上写着 “Ale” 的。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啥 Pale Ale (淡色艾尔), IPA (印度淡色艾尔), Stout (世涛,也算艾尔大类里)……看得我头大。
- 我就先从名字看着“友善”的开始,比如那个淡色艾尔 (Pale Ale)。买回来倒杯子里,先闻闻,确实跟以前喝的不一样,有股说不上来的香味,有点像水果?喝到嘴里,感觉也厚实点,不像有些啤酒那么“水”,带点苦味但又能接受。
- 接着又试了些别的。有的颜色深得像酱油(后来知道那是世涛Stout之类的),有的泡沫特别多还持久,有的苦味特别重(那个IPA估计就是),喝得我龇牙咧嘴,但确实刺激。
- 我也开始注意看配料表了,以前哪管这个。现在会看看有没有写“啤酒花”、“麦芽”,大概也能感觉出,啤酒花多的,可能苦味或者香味就重点;麦芽比例高的,可能喝起来麦子味更足,更醇厚。
实践中的小发现
我发现,同样是艾尔,差别还真挺大。不能一股脑儿地说艾尔就是某个味儿。
比如:
- 想喝点平衡、麦香和果香都有的,淡色艾尔(Pale Ale)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容易出错。
- 天热想找点清爽,但又不想太寡淡的,有些小麦艾尔(Wheat Ale)或者白色艾尔(White Ale)感觉就挺合适,带点特殊的香料味,挺提神。
- 要是就好那口苦味或者浓郁风味的,那IPA或者世涛、波特啥的就得试试了,那感觉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最重要的体会是啥?就是不能光听别人说,得自己去试。 口味这东西太主观了。我一开始也是瞎买,踩了不少“雷”,觉得有些味道怪怪的,或者太苦了不喜欢。但慢慢试下来,就大概知道自己偏好哪种感觉了。
现在再去选啤酒,心里就有谱多了。想喝点有“内容”的,我就会去找找艾尔类;要是就想大口畅饮解渴,那还是会选清爽的拉格。这算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小经验,没啥高深的理论,就是实打实喝出来的体会。分享给大家,也算是个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