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唠唠“三番五次”这事儿。这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己干活儿悟出来的一点土经验。
刚开始上班那会儿,我挺不乐意老去找领导汇报的。总觉得,事儿交给我,我自己闷头干好就得呗,老去说,是不是显得我屁大点事儿都搞不定,或者像是在邀功?再加上有时候看领导也挺忙的,能不打扰就不打扰,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
结果?吃过亏。
记得有一次,接个活儿,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算太复杂,就是要跟好几个部门协调点东西,汇总到我这儿。我觉得思路挺清晰的,计划也排好,就开始吭哧吭哧干。联系A部门,人家说要走个流程;联系B部门,人家说负责人出差要等两天;联系C部门,倒是挺快给反馈。我这边,就按部就班地等着、催着、收集着。
关键是,我没跟领导说这些中间过程。我想着等我把所有东西都集齐,弄得漂漂亮亮的,再一股脑儿给领导看,给他个惊喜,显得我多能干。
眼看快到我预估的完成时间,领导突然把我叫过去问:“那个事儿怎么样?下周有个会要用一部分数据,你那边有啥进展没?”
我当时就有点懵。?下周就要用?我这儿还有个部门没给我东西!而且他要的那个数据,跟我之前理解的侧重点好像还不太一样。
这下完蛋。我赶紧解释,说正在催,但是某某部门还没给。领导听,眉头就皱起来:“你怎么不早说?那个部门我知道,他们流程是慢,你要是早告诉我,我这边可以帮你去协调一下。还有,数据那个点,你是不是理解错?我当时会上提的是要XXX方面的数据,你现在弄的是YYY?”
后面就是一通紧急补救,加班加点,找人协调,重新调整数据。虽然也算是按时交差,但过程那叫一个狼狈,领导对我的评价肯定也打折扣。
从那以后,我就学乖
这事儿过后,我琢磨很久。问题出在哪儿?就出在我这个“闷头干活,等着给惊喜”的想法上。工作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尤其是领导交代的任务,他有他的全局视角和信息来源,你以为的“不打扰”,是切断信息同步,可能导致更大的麻烦。
后来我就开始“三番五次”。
- 接到任务时: 我会再确认一遍要求,特别是时间节点、预期目标、关键要点。有时候甚至会说说我的初步想法,看看领导有没有补充。
- 过程中: 甭管是遇到困难,还是取得阶段性进展,甚至就是“我今天联系谁谁谁,对方说啥啥啥”,我都会找机会跟领导提一嘴。不是长篇大论,可能就是几句话,邮件、或者当面碰到说一下。
- 遇到问题时: 第一时间就得说!自己先想好几个解决方案更但必须让领导知道有状况发生。他可能比你更有资源或者经验去解决。
- 快完成时: 先给个初步的版本或者结果,让领导看看是不是他想要的那个方向,免得白忙活。
这么干,不是为表现,纯粹是为把事儿干顺溜。
领导能知道你在干嘛进度到哪儿,心里有底。就算中间出岔子,也能及时调整,不会等到关头抓瞎。你可能觉得这样有点“啰嗦”,但比起捅娄子,这种“啰嗦”靠谱多。领导把活儿交给你,他也要对最终结果负责,你让他随时解情况,也是在帮他控制风险。
这“三番五次”的沟通、汇报、反馈,真不是啥形式主义,是实打实的工作方法。至少对我来说,自从我开始这么干之后,工作上的坑,踩得确实少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