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挺偶然的,最近整理书柜,翻出来一本挺厚的书,讲那个战争史的,一个叫啥利德尔·哈特的英国人写的。当时为啥买这本书来着?,想起来。
那还是好几年前,我在上一家公司干活的时候。具体哪个公司就不提,反正不是啥光彩的经历。那时候我们部门老大,天天嘴上挂着“战略”、“布局”,开会的时候唾沫横飞,搞得好像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似的。
结果?
实际干起活来,那叫一个乱。项目方向一天三变,需求文档写得跟天书一样,我们底下干活的人,今天往东,明天撵狗,累得半死还不知道最终要干嘛很多时候,感觉就像没头苍蝇,纯粹是为领导那句“战略”在瞎忙活。
有一次,一个大项目上线前夕,出个不大不小的岔子。按流程走,早点发现就能解决。但就是因为前期所谓的“战略部署”太宏大,忽略执行层面的细节,各个小组之间信息不通,责任不清,硬是拖成大问题。
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
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憋屈,这算哪门子战略?纯粹是瞎指挥嘛后来跟一个稍微懂点行的朋友喝酒聊天,他就提到这个利德尔·哈特,说他是现代战略之父,讲究什么“间接路线”。我当时听着新鲜,心想,是不是学点真家伙,以后能少走点弯路,或者至少能听明白别人是不是在瞎扯淡。
于是我就去网上买那本挺出名的《战略论:间接路线》,后来又顺手买他那本厚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一步: 满怀期待地下单,想着提升一下自己的“战略思维”。
- 第二步: 书到,翻开《战略论》,看着那些军事术语和地图,感觉跟我当时的工作环境好像也联系不上,有点懵。
- 第三步: 又拿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嚯,真厚!打算从头看,解下人家大师是怎么分析那么大场面的。
- 第四步: 看没几章,发现这玩意儿太耗时间。每天累得跟狗似的,回家哪还有精力啃这种大部头?
然后,这些书就一直在书柜里吃灰。直到最近,换个工作,清闲不少,整理东西才又看到它们。
现在再回想起来,当时想靠看几本战略书来解决工作上的混乱,想法还是太天真。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缺不缺战略理论,而在于执行的人、团队的沟通、还有那种公司文化。就像那个老东家,领导可能看不少书,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是两码事。所谓的“战略”,都变成办公室政治和推卸责任的幌子。
这书,我现在也就是随便翻翻,当个历史故事看看得。真要说实践,还得是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里,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多动脑子,多跟靠谱的人沟通,可能比看多少“战略”大师的书都管用。这就是我跟“哈特”这几本书的一段实践经历,说不上学到多少屠龙之技,倒是对自己和工作环境有更清醒的认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