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闲着没事儿,瞎翻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看到个老电影,叫《查利》。
这名字听着挺普通的,就叫“查利”,也没啥特别的。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扫眼简介,说的是个智力有点问题的人,后来做个手术变聪明的故事。
找来看看到底咋回事
我就来点兴趣,这种题材现在也不少见,但那是挺早的片子,1968年的,快跟我岁数差不多。就想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拍这种故事的。
费点劲儿,总算给找着。找个晚上,泡杯茶,就坐那儿开始看。
看的过程和想法
片子开头,那个查利,确实看着就跟个小孩儿似的,挺憨厚的,也有点让人心疼。每天上班,被同事捉弄,他自己好像也不太明白。
- 看着他努力想学东西,那股劲儿挺触动人的。
- 后来做手术,看着他一点点变聪明,学东西飞快,那种变化特别明显。
- 但聪明之后?他好像并不快乐。
看到后面,他变得比设计手术的医生还聪明,能看透人心,但也越来越孤独。以前那些简单的快乐都没,人情冷暖看得太清楚,反而成负担。
这就让我琢磨,到底什么算是“好”?
我们老是觉得越聪明越懂得越多越 可这电影给我提个醒,聪明可能带来知识,但不一定带来幸福。查利变聪明,但也失去最初的那份纯真和快乐,甚至连爱情也抓不住。
看完之后的感受
看完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这电影拍得挺实在,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讲一个人的经历,但后劲儿挺大。
让我觉得,生活这事儿,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能说清楚的。有时候,简单点,傻乐呵点,未必不是一种福气。想太多,看太透,可能烦恼就跟着来。
这回找老电影看的实践,还挺有收获。偶尔翻翻这些压箱底的东西,确实能带来点不一样的思考。就这样,记录一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