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朴人”这个事儿。也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然后试着在生活里头捣鼓捣鼓,感觉还挺有点意思的。
起初的迷茫
一开始我对“朴人”这俩字儿没啥概念。就觉得现在这社会,花里胡哨的东西太多了,信息“爆炸”似的,天天刷手机,各种“干货”、“技巧”,看得人眼花缭乱。我自个儿也跟着瞎忙活,总想着学点啥“高级”的,做点啥“牛逼”的,结果?好像也没咋地,反而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挺浮躁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
那时候,我尝试去看很多书,也报名参加一些乱七八糟的线上课程,想着能“提升”自己。结果发现,很多东西学了也用不上,或者说,用起来特别别扭,感觉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好像硬要往身上套一件不合身的衣服,怎么穿怎么不得劲儿。
琢磨“朴”的念头
后来有一次,我翻到一本讲老物件的书,里头就提到了“朴素”的美。说那些老木匠打的家具,没啥复杂雕花,就是简简单单的卯榫结构,用料也实在,看着就舒服,用着也踏实。我琢磨着,这“朴”字,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回归到事物本来的样子。
我又联想到一些人,比如我老家村里的一个长辈,他说话做事儿就特直接,不绕弯子,待人也实诚。他不懂啥大道理,但大家都挺尊敬他,觉得他这人靠谱。这不就是一种“朴”嘛
我开始觉得,所谓的“朴人”,可能就是指那些性格纯粹,做事儿简单直接,不爱整虚头巴脑的人。他们可能不那么“精致”,但活得真实,接地气儿。
我的“朴人”实践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寻思着自己也试试这么“朴”一下。具体咋做?我给自己定了几个小规矩:
- 说话尽量直接点:以前跟人沟通,总怕得罪人,话说得绕来绕去的。现在我学着有啥说当然也不是愣头青那种,就是表达清晰,不藏着掖着。我发现这样效率反而高了,大家也明白我的意思,省了不少猜来猜去的工夫。
- 做事儿抓住核心:以前干活儿,总想面面俱到,恨不得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现在我逼着自己先抓住主要矛盾,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干了,那些细枝末节的,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再说。比如写个东西,我先把框架搭起来,把核心观点说明白,然后再去润色,而不是一开始就抠字眼。
- 生活简单化:我开始清理家里没用的东西,不买不必要的玩意儿。以前总觉得多点东西,生活就丰富点,现在发现,东西少了,心思反而清净了。吃的也尽量简单,少点外卖,自己动手做点家常菜,虽然样子不咋地,但吃着舒服。
- 减少信息干扰:以前手机里装一大堆APP,天天各种推送。我狠心删了一批不常用的,也关掉了不少通知。我规定自己,没事儿少刷短视频,多看看窗外,或者跟家里人聊聊天。
实践后的感受
这么“朴”了一段时间,你还别说,真挺有效果的。
1,我感觉自己没那么焦虑了。以前总担心这儿没做那儿没跟上,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实在的事儿上,心里踏实多了。
2,效率好像也高了点。因为不瞎折腾那些没用的,时间自然就省下来了。跟人沟通也顺畅了,误会少了,合作起来也痛快。
再有,就是感觉自己活得更“本真”了点。不用刻意去扮演谁,也不用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做个简简单单的自己,挺
我这“朴人”实践还在初级阶段,有时候老毛病还会犯,还会不自觉地想去搞点复杂的。但起码,我找到了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方向,也体验到了“朴”带来的好处。我觉得,在这个花花世界里,能有意识地让自己“朴”一点,挺不容易,也挺重要的。就是这么个事儿,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点儿不成熟的小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