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件事儿——CBA球员的年薪。这事儿,起因也挺简单,就是前几天跟几个哥们儿喝酒撸串,聊着聊着就说到篮球了,有人就说CBA球员那不都个个年薪大几百万上千万的,开豪车住豪宅。我当时就寻思,真都这么高吗?我印象里好像差距挺大的。
就爱较真儿,或者说好奇心重。所以回家之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想着自己动手去扒拉扒拉,看看CBA球员的薪水到底是个啥情况。毕竟咱也不是圈内人,只能从公开的渠道找信息。
第一步:网上大海捞针
我最先干的事儿,就是在网上搜。什么“CBA球员年薪”、“CBA工资帽”、“某某球员多少钱”之类的关键词,挨个试。这一搜,信息可真不少,五花八门的,有说几十万的,有说几百万的,还有说上千万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有些新闻报道会提到一些顶级球员的薪资,比如之前易建联还在的时候,大家都说他年薪很高,有说两千万的。还有一些关于外援薪资的,那就更吓人了,动不动就几百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啧啧,真是不少。
第二步:琢磨合同类型
在扒拉信息的过程中,我发现CBA球员的合同还分好几种类型,比如A类、B类、C类、D类、E类合同啥的。这就有点门道了。
- D类合同:我理解这好像就是顶薪合同。有报道说本土球员的顶薪上限是税前600万人民币。能拿这种合同的,那肯定是球队的绝对核心,国内的顶级球员了。
- C类合同:这类合同好像是给那些主力球员或者重要轮换球员的。我看有资料提到,这类球员的年薪区间就比较大了,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的都有,比如有的报道提到雷蒙是C类合同,年薪大概在300万左右。
- B类合同:这个好像是给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或者一些角色球员的。薪水相对就低一些了,几十万的居多。比如之前看到说曾凡博刚开始是B类合同,年薪30万。打出来了就能换大合同了。
- A类合同:这好像是新秀合同,一般是给通过选秀进入CBA的年轻球员,薪水相对固定,不会太高,估计也就几十万。
- E类合同:这个好像是老将合同,具体怎么算我还没完全搞明白,估计也是看球员的资历和贡献。
这么一看,球员的年薪确实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跟他是什么合同类型、在球队的地位、个人能力、名气都挂钩。
第三步:对比本土和外援
这一对比,差距就更明显了。前面提到本土球员顶薪是600万人民币,但外援的薪资上限,我看到有说法是能达到几百万美元,换算过来就是几千万人民币。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外援一般都是来当核心打的,能力和经验可能也确实突出,但这个薪资差距确实引人深思。不过这也不是我这回主要琢磨的,就先记下。
第四步:汇总和形成初步印象
折腾了一圈下来,我对CBA球员的年薪大概有了这么个印象:
- 顶尖本土球星:能拿到D类顶薪合同的,大概税前600万人民币,凤毛麟角。
- 核心主力球员:C类合同为主,年薪大概在100万到300万,甚至更高一些的也有,这个区间的人数应该不少。
- 普通主力或重要轮换:年薪可能在50万到200万之间,这部分球员应该是中坚力量。
- 年轻球员和角色球员:B类或A类合同,年薪可能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部分球员基数最大。
- 外援:普遍比本土球员高得多,厉害的外援拿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人民币)的年薪。
不能一概而论说CBA球员都年薪百万。确实有拿高薪的,但更多的还是在几十万这个级别,甚至有些更低的。跟咱们普通上班族比,那肯定是高不少,但在体育圈里,特别是跟足球或者NBA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最终的感受:
这回自己动手去了解CBA球员的年薪,虽然数据来源都是公开的,可能跟实际情况会有出入,毕竟真实的合同细节咱也看不到。但是,起码让我对这个“球员高薪”的说法有了一个更具体、更分层的认识。不再是以前那种模模糊糊觉得“都很有钱”的印象了。看来任何行业,都是金字塔结构,顶端的少数人拿走了大部分的收益,CBA也不例外。这实践过程虽然简单,但能解开自己一个小疑惑,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