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这“敲碎”俩字,听着挺玄乎,就是那么回事儿。我最近就实打实地经历了一回,那感觉,啧啧,真是……一言难尽。
一开始的迷茫和撞墙
事情是这样的,我手头上有个活儿,也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项目,但就是卡住了。你知道,就像你开车,前面明明没啥障碍物,但你就是感觉油门踩到底了车速也上不去,发动机还嗡嗡响得特别憋屈。我就是这种感觉。我琢磨了好久,就是想不通透,也做不出来想要的效果。那段时间,真是干啥啥不得劲,看啥啥不顺眼。
我也不是没努力。各种方法都试了:
- 我先是找了一堆资料来看,想着是不是自己哪里知识点没掌握看完了,感觉好像懂了,一上手,还是不行。
- 然后我又去问了几个老前辈,他们也给我支了几招。我客客气气地听着,回来一试,效果还是那样,不痛不痒的。
- 甚至我还花钱上了点相关的短期小课,想着能不能找到点捷径。结果?钱花了,时间也花了,感觉就像隔靴搔痒,还是没到点子上!
那会儿我就觉得,自己是不是遇到瓶颈了?就像有堵看不见的墙,硬邦邦地挡在我面前。
决定“敲碎”它的过程
后来我就火了,真有点上头了。我寻思,这么搞下去也不是办法,天天跟这儿磨洋工,自己也难受。去他娘的,老子不按套路来了! 我决定换个思路,既然那些精巧的法子不好使,咱就用最笨、最直接的办法,硬给它“敲碎”了!
我是怎么干的?
第一步,我把之前那些条条框框全给扔了。 什么所谓的经验,什么别人说的技巧,暂时都给我靠边站。我就当自己是个纯新手,啥也不懂。
第二步,我开始从最原始、最基础的点下手。 就是把整个事情拆解成最小最小的单元,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去啃。比如,如果是个文案活儿,我就不先想整体结构,我就先琢磨一个字、一个词怎么用最合适。如果是个手工活儿,我就先不管整体好不好看,我就先保证每一个小零件都做到位。
第三步,就是死磕,不计成本地死磕。 那过程,别提多难受了。有时候搞了半天,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丑得要死,或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就删了重来,再删再重来。那几天,我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关起来,除了吃饭睡觉,脑子里全是这事儿。感觉就像拿着一把小锤子,对着那堵看不见的墙,一下一下地敲,虽然慢,但没停。
“咔嚓”一声,通了!
就这么死磕,磕着磕着,你猜怎么着?突然有一下,就那么一下,我也不知道是哪个点对了,就感觉脑子里“咔嚓”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松动了,然后裂了条缝!
紧之前想不通的地方,一下子就顺了。之前做不出来的效果,稍微调整一下,就出来了!虽然还是得使劲,但那种憋屈、使不上劲的感觉没了,整个过程变得顺畅多了。
后来我琢磨,这所谓的“敲碎”,有时候真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靠你学了多少新东西。 很多时候,就是靠一股子犟劲,一种不信邪的精神,硬生生把那层看似坚固的窗户纸给捅破。你得敢于否定自己以前的做法,敢于用最笨的方法去尝试。
说白了,就是别怕错,别怕丑,先干起来,动手去实践。 干着干着,试着试着,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有时候想得太多,分析得太“到位”,反而把自己给框住了,手脚都施展不开。还不如闷着头,先把它“敲碎”了再说!这回经历,算是给我自己上了一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