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掰扯掰扯这个女子多向飞碟。这玩意儿,我一开始也就是瞧个热闹,电视上瞅着那些女选手,啪啪啪几枪,飞出去的碟子就碎了,感觉特帅气。后来自己寻思着,这里面有啥门道?就想着自个儿也去体验体验,或者至少近距离观察观察。
初识与准备
好奇心一起就拦不住。我就先从网上找了些资料看,大概了解了下规则,比如她们一场比赛要打多少个靶,像女子多向,一般是75个靶,一天内就得搞定。不像男子组,能分两天打。看着简单,真要上手,那可不是一回事儿。
接着我就联系了个射击俱乐部,问能不能体验或者观摩。人家还挺热情,说可以。去之前我还特意穿了身方便活动的衣裳,想着万一能摸摸枪,哈哈。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俱乐部在这方面也盯得很紧。
靶场初体验(更多是观察)
到了靶场,那感觉可就不一样了。场地老大,设备看着也专业。教练先给我讲了一堆安全须知,然后介绍了多向飞碟的基本原理。那碟靶,是从地下的抛靶机里随机方向、随机高度飞出来的,速度还挺快。选手就站在规定的射击位置上,碟子一出来就得快速反应,举枪,瞄准,击发。整个过程要求眼疾手快,还得稳。
我虽然没能立马就上手打实弹,毕竟那玩意儿后坐力不小,得有专业指导和训练。但教练让我端了端没装弹的比赛用枪,好家伙,那枪是真沉!我端了一会儿胳膊就酸了。教练说,这枪的重量是为了射击时更稳定,减少后坐力影响。我想想那些女选手,端着这么重的枪,一场比赛几十发打下来,体力消耗肯定不小。
后来我就在旁边看人家训练。那些正式队员,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她们举枪的姿势,瞄准的眼神,还有扣动扳机那一瞬间的果断,真是练出来的。她们打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旁边稍微有点动静,可能都会影响发挥。我瞅着她们打,75个靶,虽然不是每次都全中,但命中率也相当高了。有时候一组打完了,还会跟教练讨论刚才哪个靶没打哪个动作需要调整。那种专注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看比赛与感悟
自己稍微接触了点皮毛,再去看那些正式比赛,比如之前看新闻说武翠翠、李清念、张鑫秋她们组成的中国队,在亚运会上拿了女子多向飞碟团体金牌,还破了纪录,心里就更有感触了。以前看就是个结果,现在再看,就能体会到她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了。
比如比赛中要是出现同分的情况,还得比资格赛成绩,有时候甚至要单发加赛,直到分出胜负。这种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我还特意去了解了下,像武翠翠这样的老将,三十多岁了还能在国际赛场上拿奖,那得是多大的毅力和热爱才能坚持下来。她们不仅个人技术要过硬,团体赛更讲究整体发挥和默契。
这回对女子多向飞碟的“实践”,虽然更多的是观察和浅尝辄止的体验,但也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光是考验体力、眼力、反应速度,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和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看着那些女将们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真心觉得她们了不起!下次有机会,我还想去靶场,争取能真正体验一把实弹射击的瘾,哪怕脱靶也行,哈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