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今天咱们聊聊“赏脸”这事儿。这词儿听着客气,但真要让别人“赏脸”,里头的门道可不少。我自个儿以前在这上头可没少栽跟头。
想当年,我也是个愣头青,觉得自个儿组织个啥活动,或者需要同事搭把手,直接招呼一声就完事了。结果?那叫一个尴尬。
初尝败绩的“邀约”
我记得有一次,部门里想搞个小小的技术分享会,主题我都想好了,时间地点也定了,就在群里发了个通知。心想着大家都是一个部门的,怎么着也得给个面子?内容也是我精心准备的,觉得对大家工作肯定有帮助。
结果嘞?到了点,会议室里稀稀拉拉就我跟另外一个不得不来的小兄弟,对着PPT面面相觑。那场面,简直了。当时心里拔凉拔凉的,还挺委屈,觉得大家怎么这么不给面子?
痛定思痛找原因
事后我就琢磨,这到底是为啥?明明内容也还行,时间也没啥大冲突。后来跟一个老大哥聊天,他点拨了我几句,我才茅塞顿开。
你得让人知道为啥要“赏”你这个“脸”。 不能光秃秃一个请求或者通知。我那次分享会,就没说清楚这分享对大家有啥具体好处,能学到解决啥问题。人家凭啥花时间来听一个不知道对自己有没有用的东西?
态度。 以前我就是“喂,几点几点开会,都来!”那口气,谁听了乐意?后来学乖了,得用商量的口气,比如:“小张,我这周五下午想搞个XX分享,大概半小时,内容是关于咱们最近遇到的YY问题的一些解决思路,你看看有空过来听听不?给点意见。” 是不是就好多了?把姿态放低点,把事情往小了说,别搞得跟下命令似的。
再有,就是“预热”。 别等到事到临头了才去说。可以提前几天就跟几个关键人物或者你希望来的人打打招呼,吹吹风,看看大家的反应。这叫混个脸熟,也探探口风。让人家心里有个预期,而不是突然袭击。
我的实践步骤与改进
后来我又策划了一次类似的活动,这回我就学聪明了。我的实践步骤是这样的:
- 第一步:明确价值。 我先把这回分享能给大家带来的实际好处想清楚,比如能提高工作效率,或者解决某个痛点。我得先说服我自己,这东西确实值得大家花时间。
- 第二步:私下沟通。 我提前找了几个部门里比较有影响力的或者技术不错的同事,一对一地跟他们说了我的想法,介绍了主要内容和可能的收获,问他们感不感兴趣,有没有什么建议。这一下子就拉近距离了,他们也觉得受到了尊重。有些人还会主动帮你宣传。
- 第三步:正式邀请,但说得轻松。 发通知的时候,我就没那么硬邦邦了。我会说:“各位,这周五下午三点,我准备了个关于XX的小分享,大概也就占用大家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主要是想跟大家交流下最近项目里的一些小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启发。有空的哥们姐们欢迎来坐坐,喝杯茶聊聊天也行!” 把事情说得小一些,门槛低一些,不给人家压力。
- 第四步:感谢。 活动开始前,对能来的表示感谢。活动结束后,再次真心实意地感谢到场的每一个人,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赏脸”是值得的,是被重视的。
效果立竿见影
你猜怎么着?那次分享会,会议室都快坐不下了!效果出奇的大家讨论得也热烈。从那以后,我再搞什么活动或者需要大家帮忙,就顺利多了。有时候,你甚至不用说得太明白,稍微暗示一下,大家就心领神会了,因为之前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已经建立起来了。
所以说,“赏脸”这事儿,不是单方面要求别人,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的尊重和价值的传递。你得先琢磨明白自己能给别人带来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沟通。把这些细节做到位了,别人自然就乐意“赏脸”了。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伙儿提个醒,别再犯我以前那种低级错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