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哥们儿我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事儿,就是这个所谓的“仁川大战”。不是说我真穿越回去打了,是我自个儿弄了个沙盘推演,瞎折腾了一番,记录一下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步骤。
第一步:背景研究与资料搜集
要搞这个“仁川大战”的推演,咱总得先明白当时是个啥情况?我就先翻了些资料,主要是想弄清楚几件事:
当时朝鲜半岛的战局是个啥德行?,原来是北方一路猛攻,南方这边被压缩到釜山那一小块儿地方,眼瞅着就要被赶下海了。
为啥要选仁川这个地方登陆?这地方我瞅了瞅地图,确实是直插对方后腰的好位置,能直接威胁到汉城,断了北边部队的补给线。
仁川登陆有啥难点?这地方潮差巨大,航道狭窄,滩涂泥泞,防御工事也不少,听着就不是个善茬。
把这些基本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心里大概有了个数。不搞清楚这些,后面推演起来就跟没头苍蝇似的。
第二步:设定推演的基本参数
光看资料不过瘾,我就找了张大地图,又弄了些小棋子代表双方部队。我得给自个儿设定点“规矩”,不然就成了我想咋样就咋样,那还有啥意思。
我设定的核心目标就是:成功在仁川登陆,然后迅速向汉城推进,切断敌军后路,配合釜山方面的友军形成夹击。听着挺激动人心哈!
我还考虑了几个关键因素:
登陆时间:必须得配合潮汐,这个马虎不得。我查了下,历史上是9月15号凌晨开始的,我就也按这个时间节点来。
兵力配置:我这边(扮演登陆方)的兵力得有优势,毕竟是攻坚。防守方虽然兵力分散,但也不能轻敌。
后勤补给:打仗就是打后勤,这点我得重点模拟一下,看后续部队和物资怎么跟上。
第三步:开始推演“登陆作战”阶段
万事俱备,只欠“开干”!
我模拟的第一波攻击,是针对那个叫月尾岛的地方。这地方是仁川港的门户,必须先拿下。我调动了代表“陆战队”和“坦克”的棋子,想象着炮火准备的场景,然后“登陆部队”开始往上冲。
果然,防守方(我设定的AI或者说假想敌)也不是吃素的,进行了顽强抵抗。我这边记录了可能的伤亡和推进速度。拿下月尾岛后,就等着涨潮,好让主力部队能够上岸。
就是大规模登陆了,我把棋子往代表“红滩”和“蓝滩”的位置移动。这个过程真是步步惊心,我得不停地考虑防守方的反击、滩头阵地的复杂情况,还有己方部队怎么展开。
等“部队”都上岸后,我迅速组织向仁川市区内部推进。这个阶段,巷战是免不了的,我又模拟了逐个清除据点的过程。大概花了代表一两天的时间,我才把代表“仁川市”的区域给控制住。
第四步:向纵深发展与达成战略目标
控制了仁川,这只是第一步。我紧接着的目标是金浦机场和汉城。
我分兵几路,一路去抢占金浦机场,这是为了后续空运和空中支援。另一路主力,就朝着汉江方向猛推。这个过程,我又模拟了遭遇伏击、工兵修桥铺路等情况。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模拟与釜山方面部队的“会师”。我把代表釜山防御圈的棋子也开始往北推,当两股力量最终连接起来的时候,那种“战略包围圈”形成的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自然是“攻占”汉城。我把代表汉城的棋子给拔了,算是达成了这回推演的最终目标。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
整个推演折腾下来,虽然是纸上谈兵,但也让我对这回行动的复杂性和大胆程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我发现,这回行动成功的关键,确实在于出其不意和行动迅速。一旦登陆成功,并且快速向纵深穿插,对方的整个战线就很容易崩溃。强大的海空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也反思了一下,如果我是防守方,在仁川方向的防御确实是个大漏洞。兵力不足,注意力全在前线,后方空虚,被人家一招“掏心战术”就给打蒙了。
这回“仁川大战”的实践(虽然是模拟的),让我体验了一把运筹帷幄的感觉。虽然过程挺烧脑,得考虑各种因素,但把整个过程走完,看到预想的战略目标达成,还是挺有意思的。下次有机会,我还想琢磨琢磨其他的经典战例,就当是老年人的智力游戏了,哈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