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了一下“polis”这个词儿,就是古希腊那套城邦玩意儿。
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想着那会儿的人是怎么凑一块儿过日子的,怎么商量事儿,搞自己的小社区。感觉挺理想的,像是个模型,能学学怎么组织个小团体。
所以我就想试试,看能不能把这种“社区共治”的想法用到点实际地方。正好我加了个本地的兴趣小组,玩点花花草草啥的,人不多不少。我就琢磨着,能不能参照“polis”那种精神,大家多参与,有事儿一起商量,把小组弄得更
说干就干,我开始在群里提议,比如搞个小规则,定期大家碰个头聊聊想法,或者轮流负责点想法挺对?
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嚯,真搞起来才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提议规则?有人嫌烦,有人觉得没必要,还有人压根不吭声。想让大家多参与?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潜水,偶尔冒泡吐槽两句。真要摊派任务,立马就有人说忙,或者觉得“凭啥是我”。
开个线上会讨论,能到齐一半就不错了。讨论起来也是东拉西扯,没个重点。有些人特别积极,但控制欲也强,总想按自己的来;有些人,就是你说啥他都“好好好”,但实际动起来就没影了。根本形不成那种“公民”参与决策的氛围。
感觉就像回到了原始部落,谁嗓门大,谁朋友多,谁就能占上风,根本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跟我一开始设想的那个有秩序、讲理性的“polis”差太远了。
- 规则难定,定了也难执行。
- 参与度低,责任感更别提。
- 沟通效率低下,容易变成扯皮。
这事儿也让我反思了挺多。为啥我会对“polis”这概念这么上心?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主要是前阵子工作上遇到个破事儿。我们部门搞项目,本来是个团队活儿,结果?内部拉帮结派,信息藏着掖着,开会就是推卸责任。新来的想做点事儿,老油条就给你使绊子。名义上是个团队,实际上各怀鬼胎,效率贼低,项目黄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那段时间就特别憋屈,觉得这叫什么事儿。然后偶然看到“polis”这个概念,讲什么公民责任、共同体、理性决策,一下子就觉得,“这才应该是组织该有的样子嘛”
结果,自己想在个小兴趣小组里试试水,碰了一鼻子灰。看来,不管是工作团队,还是个小破兴趣小组,想搞成理想中那种互相协作、理性沟通的样子,真是难于上青天。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这个“polis”,可能真的只存在于书本里或者某些特定的历史瞬间。反正我这实践下来,感觉是水土不服。也许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或者就是人性本来就复杂,凑一块儿就容易乱七八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