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字儿,“挺入”,用在我前段时间那状态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段时间是咋回事?
就是感觉干啥啥不顺,卡壳了。手头捣鼓那个项目,往前推不动,往后退又不甘心。每天坐在那儿,对着屏幕,脑袋里一团浆糊。试了各种法子,这边调整一下,那边修改一点,结果?好像更乱了。真是越使劲越出错,越着急越没用。那感觉,就像开车陷泥坑里了,光轰油门,轮子空转,车就是不动,还溅自己一身泥。
那几天,真是有点焦躁。晚上睡不太白天效率也低。看别人好像都进展挺顺利,自己这边就跟撞了墙似的。也跟哥们儿聊过几句,但别人顶多安慰几句,真正那坎儿,还得自己过。
后来我是咋“挺入”的?
硬着头皮往前拱,肯定是没戏了。我意识到这点后,就决定先停一停。对,就是按下暂停键。不是放弃,就是暂时不跟它较劲了。
我做了几件事:
- 彻底放空: 那天下午,我索性电脑一关,啥也不想了。跑出去,围着小区溜达了两大圈。就瞎走,看看花花草草,看看路上的人。让脑子彻底放空,不去想那个破项目。
- 切换频道: 回家之后,也没碰工作。翻箱倒柜找了本以前买的闲书,随便看了看。或者干脆就刷刷没啥营养的短视频,让自己从那个死胡同里钻出来。
- 重新审视: 第二天,感觉脑子清醒点了。我没急着动手改,而是重新把整个事情从头到尾捋了一遍。不是找解决方案,而是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就像修东西,你得先知道哪儿坏了,对?
- 拆解任务: 发现问题可能出在方向有点偏,或者一开始某个环节就没弄扎实。然后我就把这个大目标给拆了,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不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就琢磨眼前这一小步怎么走。
咋样了?
就这么着,我挑了个最容易下手的小环节,先把它给搞定了。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但那种“能往前走”的感觉又回来了。这很重要,给了我信心。
然后,我就按照拆解的步骤,一步一步来。遇到难啃的骨头,也不硬来,有时候放一放,先做点旁边简单的,回过头来可能就有思路了。
就这样一点点“挺”,一点点“入”,慢慢地,那个之前觉得过不去的坎儿,竟然就这么被我拱过去了。回头看看,也没那么可怕,关键是卡住的时候,别死命钻牛角尖,得学会停下来,换个姿势,再慢慢往前拱。
这就是我那段时间“挺入”的真实经历。没啥高大上的理论,就是实打实地停下来、看清楚、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更快地“挺入”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