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公司里搞的“muda”实践,说白了,就是抠细节,找茬,把那些没用的、浪费的东西给咔嚓掉!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们部门最近老是加班,大家怨声载道的。我寻思着这不行,得想个办法。正好之前看过一些关于精益生产的书,里面提到一个词叫“muda”,也就是“浪费”。当时我就琢磨着,咱们是不是也能把工作里的“muda”给揪出来,然后干掉,这样效率不就上去了嘛
说干就干!我先是组织部门的人开了个会,跟大家讲了讲“muda”的概念,什么生产过剩、等待、运输、重复劳动之类的,反正就是各种不产生价值的活动。一开始大家还不太明白,觉得这些东西好像一直都有,也没啥大不了的。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我决定带着大家“扫街”,不对,是“扫流程”。我们把每天的工作流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像过电影一样。就拿我们部门经常要做的报表来说,以前都是手动从各个系统里导数据,然后复制粘贴到Excel里,再手动整理、计算。我靠!这简直就是“体力活”!而且很容易出错。
我们还发现,开会的时候,经常会为了一个很小的问题争论半天,也没个还有些文件,明明已经归档了,但还是有人会重复打印出来。这些都是“muda”!
找到这些“muda”之后,接下来就是想办法解决。对于手动做报表的问题,我找了公司的IT部门,让他们帮我们开发了一个自动报表工具。现在只需要点一下按钮,数据就自动生成了,省时省力,还不容易出错。大家再也不用对着Excel表格抓狂了。
对于开会效率低的问题,我给大家定了几个规矩:开会前必须明确议题,会上发言要简洁明了,不能跑题。会后要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并落实到人。这样一来,开会效率明显提高,大家也不用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争论上了。
还有那个重复打印文件的问题,我给大家普及了电子文档管理的好处,鼓励大家尽量使用电子文档,减少纸张浪费。还在每个办公室都放了一个回收箱,专门回收废纸,方便大家集中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部门的“muda”减少了很多。大家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加班也少了。更重要的是,大家开始意识到,工作中的很多“理所当然”,都是可以改进的。这种意识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消除“muda”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发现、改进。而且每个部门、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这回“muda”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让我更加关注细节,更加注重效率。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把“muda”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高效!
- 发现“muda”: 通过流程梳理,找出工作中的各种浪费。
- 解决“muda”: 针对不同的浪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 持续改进: 不断地发现新的“muda”,并持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